约9740字。
正确使用熟语
中山市华侨中学 胡艳编辑
一、熟语的类型
1.成语 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音节以四字为主。成语最能体现熟语的两个特点,即结构的稳固性和意义的整体性,我们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追本溯源,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意义,切忌望文生义。
2.谚语 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
3.歇后语 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表义上“引子”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
(1)会意型 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 寿星佬上吊——活得不耐烦了
这类歇后语后一部分从意义上对前一部分进行解释说明。
(2)谐音型。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这类歇后语通过谐音来表达一个字面以外的意思。
4.惯用语 惯用语是具有特定含义、形式短小、口语性很强的固定词组。惯用语是通过描述来表义,谚语和歇后语通过陈述来表义。
惯用语有如下几个特点:
(1)首先是语义的双层性,除字面意义外,必须具有深层次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如“财神爷”本意是迷信中让人致富的神,引申为掌管钱财或能给人钱财的人。
(2)口语色彩和感情色彩都十分浓厚。如“抓辫子”“吃独食”“穿小鞋”“眼中钉”等等(3)结构上以三字格为主,也有少数二字或多字的,如“下海”“打退堂鼓”“解铃还需系铃人”“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等。
惯用语在使用中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涵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如“开小差”作为惯用语一般使用其引申义“私自脱离工作岗位或思想不集中”,而不用其本义“军人私自脱离队伍逃跑”。
二、附录:(补充《南山梯》之用)
常见成语(熟语):
A. 容易用错的成语
1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在其前加上“整天”“整月”等修饰词语。“学”为名词,常误作动词。
2 守株待兔:贬义词,指“不主动努力,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常误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
3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形容文章的“悲”。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4蹉跎岁月:指虚度光阴。常误用来形容“岁月艰难、艰苦”。
5名噪一时:指在当时很有名声。常误用为贬义词。
6不胜其烦:贬义词,指不能忍受其烦琐。常误用为“不厌其烦”。
7 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易误用为形容人专心,没有听到。8卓尔不群:形容非常优秀,超出常人。易误用为形容人的性格不合群。
9 出神入化:形容技艺高超。易误用为形容听得出神。
10 对簿公堂:在公堂上受到审问。易误解为“争论,明辨是非”或“打官司”。
11 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强调过程,易和“浮光掠影”相混。后者指印象不深刻,强调结果。
12安之若泰:指身上逆境,遇到困难或遭受挫折时能泰然处之,跟平常一样。与此类似的还有“泰然自若”。
13期期艾艾:形容人口吃。易误指吞吞吐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