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1998高考现代文试题分析
第三大题
    1998年高考语文试题科技文阅读材料选自1997年12月16日《参考消息》,原文标题是《转基因作物的利与弊》,大约800字。为了适应考试的需要和要求,对原文的文字做了比较大的删节和调整。修改后,科技短文约460字。
  以下是科技文阅读材料:
    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转基因作物目前在世界上已种植有1000万公顷左右,种植最多的是棉花、玉米和西红柿等。在实验室试种的还有莴苣、西瓜、稻谷等品种。试验的目的除了增产之外,还在于提高这些品种的抗病毒能力。
    但同时也有专家担心转基因作物可能对环境有危险。比如在美国栽种的那种能抗虫害的玉米和棉花,可能加快出现一些更难对付的害虫。这类作物的所有分子都分泌出一些微量的“杀虫药”,一种像任何一种农药一样能选择杀死某些害虫的“雾剂”。尤其是那些能抗除莠剂的作物,它们一旦同野生状态下的“表姐妹”杂交之后,那些“表姐妹”也就会因此而成为除莠剂无法除掉的变种了。
    对于这种技术,尽管还有些问题需要继续研究,但这确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这篇科技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转基因作物研究的有关信息。文中所说的“转基因作物”,是指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来自其他生命体的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使这种植物产生出某种额外的特性,如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等,这种被移植了外来基因的作物称作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的研究“是人类9000年作物栽培史上一场空前的革命”。
    这篇短文,文字比较平实,没有过多的考生难以理解的科技术语,内容相对集中,适合考生的阅读水平。这一部分共设计了4道试题,重点考查了“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等三项内容。下面逐题予以说明。
  23根据文意,对“转基因作物”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
  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
  D.移植了其他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
  【答案】 D
  【分析】
    第23题重点考查对“转基因作物”这一概念的理解,测试的是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和辨别并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
    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转基因作物研究的有关信息。因此,理解什么叫作“转基因作物”就是读懂本文的关键。这个问题不清楚,文章也就没读明白。关于“转基因作物”这一概念的解说集中在第1段。
  23题所列的4个选项中,有3项的表述是不正确的。A项的“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的说法是错误的,在文中找不到依据。文中说“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不能理解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