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的情境设疑
高一语文上册的《〈宽容〉序言》是荷裔美国人房龙为自己的著作《宽容》写的一篇序言。作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具体地描写了漫游者与守旧老人的斗争。表现了人类心态发展的历史,主张对异见的宽容,遣责了反动势力对新思想镇压的罪恶。这篇序言和一般序言有很大的不同。一般序言多是介绍著作(作品)作者经过(如《〈纳喊〉自序》、《〈名人传〉序》),或者介绍作者或评注书的内容。(如《农村调序言》)还有把与本书相关的文章放在书前来代替序言,(如《胡同文化》)。《〈宽容〉序言》却是站在思想发展的历史高度,以具体的形象来表现。因而它具有具体性,又具有抽象性;既具有浅显性,又具有深刻性。对于这篇序言,不能以常规教学的方法来对待,我则另辟蹊径,从记叙文或小说,著作《宽容》,《〈宽容〉序言》等几个方面来情境设疑,解读这篇文章。下面以师生问答来显示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
师:大家已经读了这篇文章,如果把它看作记叙文,它主要写了哪些事件?请概括表述。
生:本文主体写了两件事,一件是漫游者被守旧者杀死了——
师:在这件事中,漫游者明知回去会有不测,却为什么还要回去?这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生乙:他回来是因为他看到表面宁静幸福的山谷潜藏着巨大的灾祸,他要将自己在外面的发现告诉山谷里的人们,并希望把他们带出去,在新的地方过上新的幸福生活。这反映了他匡世救民,将个人生死、荣辱置于度外的献身精神。
师:守旧与革新的斗争说明了哪些问题?
生丙:守旧与革新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水火不容的。
生丁:革新者往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甚至于鲜血和生命,因为守旧者往往对革新者进行残酷的镇压,借以维持旧有的秩序,维护自己的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