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040字。
《相信未来》学习大探索
          226621  江苏省海安县西场中学  吉传琴  印文权(13016790830)

【课文新视角】
巧妙的构思  执着的信念
“文革”期间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但诗人在那个黑暗的年代里,却依然用巧妙的构思,执着地“相信未来”,感召了千千万万对生活失望的人。
前三个小节诗人首先用拟人手法抒写陷于困境的悲哀。“蜘蛛网”的无情,“灰烬的余烟叹息”昭示了生活的贫困无奈;“紫葡萄”化为“露水”,“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表达了情感的失落无助。许多人失望了,沉沦了,但诗人却“依然固执”,坚定地表达了自己的信念。在这样黑暗的年代,他依然在寻找美丽,看,那“雪花”就是凄凉大地上美丽的象征。看,那“凝露的枯藤”就是虽遭不幸但有韧性的不屈精神的象征。身陷困境,但乐观不改。“那涌向天边的排浪”,“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意象宏大,壮阔无比,但用一“手”便能应付。这是何等的豪情壮志!虽是夸张,却让人在黑暗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来:相信未来”,表达的是诗人真挚和坦诚的思想,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
光有信念显然不足以服人,诗人接着用三小节写下自己的思考,点明了相信未来的坚实基础。也许历史曾经蒙尘,也许岁月的篇章也被肆意涂改,也许人们曾经有过痛苦迷惘,也许人们对待这一切态度不一,但这不是主要的,思想的主流是人们不懈地探索,后人会拨开迷雾看到这些,历史终将有客观的评定。诗人“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再一次揭示了“相信未来”的坚定信念。
结尾诗人直抒胸臆,发出号召。号召失望的人们尤其是青年们站起来奋力抗争,热爱生命,相信未来,相信祖国,相信人民,相信自己!再次表达了努力是手段,年轻是基础,未来是希望的执着信念!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诗人先写自己的信念,再写自己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信念,最后呼告呐喊,不仅构思巧妙,更以异乎寻常的坚毅和刚强、执着和热烈告诉我们,不管人生多么艰辛,都必须愈挫愈勇,向命运挑战,从而实现生命的价值!                     

【课堂慢镜头】
这首诗所用的意象看似信手拈来,却能借物载情,寓理于形,极具内质和张力,充分构筑了全诗的沉郁深沉的思想感情内蕴和独特的诗美空间。找一找诗人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大家一起来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含义和情感。 
第1节中“蜘蛛网”代表的是黑暗势力或陈旧贫穷,而“炉台”则是产生希望的地方,“灰烬的余烟”是残余的希望,“美丽的雪花”是严冬的亮色,尽管轻盈,却给人寄望未来的美丽,代表着纯洁和美好。诗人感觉到了现实的残酷,生活上贫困但依然保持着乐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