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20字。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语言的感情色彩
    2.掌握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二)能力调练点
    能用道理说服别人。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的自信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
  感受“中国脊梁”的传统美德。
二、学法引导
  讲授法、讨论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文章的驳论方式——驳论证    
  2.难点
    为什么本文从反驳对方的论证,即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其论点为“突破口”?
  3.疑点
    有人慨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中的“中国人”实质指什么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算真正的中国人?
  4.解决办法
    采用列图表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教室、相关课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掌握驳论文的文体知识。
2.能整体把握课文,研讨课文一、二部分。
(二)整体感知
    文章批驳了“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这种错误论调,学习时要能领会文章驳论证和驳论点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1)简介“九·一八”事变与本文的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向沈阳进攻,蒋介石下令不许抵抗,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不到半年,日本帝国主义就占领了我东北三省。而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采取不抵抗政策,“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国联”即“国际联盟”的简称,是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和调节相互矛盾,于1920年成立的国际组织。鲁迅指出“国联却正和日本是一伙”。“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它派出的调查团到我国东北调查后,在发表的《国联调查团报告》中,指出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并非“合法之自卫手段”,但居然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国联对日本的侵略不采取任何制裁的措施。蒋介石向国联哀求,实际上就是向日本帝国主义哀求,充分地揭露了蒋介石屈膝投降的奴才相。哀求国联无效后,一些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以祈祷“解救国难”为名,多次在一些大城市举办“时轮金刚法会”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