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我爱这土地》的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课件侧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掌握现代诗的基本特点,有较详细的说课稿,约2070字。
《我爱这土地》说课稿
长春六十八中 李金贤
一、说教材
《我爱这土地》是长春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现代诗歌两首》中的第一首,在这之前学生曾经学习了唐诗、宋词、外国诗歌,但接触中国现代诗,这还是学生升入初中的第一次。因此我希望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现代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初步了解现代诗的阅读方法,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我爱这土地》是一首现代诗歌史上广为传颂的诗歌名篇,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艾青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因此,我觉得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教材。
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理解《我爱这土地》一诗的浅层含义似乎很容易。然而,要让生活在和平年代养尊处优环境中的学生做到读诗悟情,把诗人那种特殊的内涵极其复杂的情感理解深刻却并非易事。
基于这首诗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它自身的这些特点,根据《语文教学标准》7──9年级阶段目标中“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设身处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等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诵读训练,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并偿试简单的创作。
3、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是:
1、通过诵读训练,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体会诗人对历经磨难而又充满希望的祖国的挚爱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感情。
教学难点是: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准确地把握诗歌的主题,初步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并偿试简单的创作。
二、说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