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浅析副词修饰名词的修辞效果

中文系02本二A班  郑建文
指导老师:雷杰珍

【摘要】  副词修饰名词历来被认为是现代汉语词类的超常搭配,一直是现代汉语学术界争论的热点问题。迄今为止,有关这一语法现象的研究和论述已经相当完备,这里不作复述。本文试图另劈蹊径,通过详实的举证,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分析副词修饰名词的修辞效果,并由此为“副词修饰名词”这种语法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和运用的优越性提供些许佐证。
【关键词】 副词   名词  修辞效果 

○  导 论
广州有一家挂牌为“非常春天”的影楼,开业以来车水马龙,宾客如至,生意异常火暴。究其原因,除了经营者的主观因素外,笔者认为与它的招牌不无关系。“非常春天”作为招牌,它传达的信息量大,至少可以体会出以下几点:
    ♀ 拍照的布景给顾客带来春天的气息;
    ♀ 影楼的工作人员让顾客感到春天般的温暖;
    ♀ 影楼自身是个新开照相馆,有进一步发展前途。
而且这“非常春天”四个字显示了表达上的简洁、明快、新奇、俏皮,很适合作招牌用语。“非常春天”的实际意义是“非常具有春天气息”,但如果用后面这些字作招牌,岂非可笑。
事实上,这个招牌的语法结构就是“副+名”。它之所以如此有魅力,全赖于这种结构所产生的修辞效果,它在客观上迎合了现今侧重于新鲜、时尚、抢眼的文化消费热。也正是缘于这个优势,所以在口语中,“副+名”颇为流行,相当一部分的文学作品也是频频出现,即便在公众媒体上也屡见不鲜。因此,笔者认为: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分析副词修饰名词的修辞效果,作一粗浅的探讨,很有必要,并以此抛砖引玉,就教于大方之家。

1、从语法的角度,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探讨副词修饰名词的修辞效果:
1·1随意成句的修辞效果。
汉语的名词一般表示指称义,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表示陈述义。进入副名结构的名词,由于受副词修饰,便由表示指称义向表示陈述义转换,整个副名结构因而能进入述位 [1]。换句话说,副名结构是自由的,可以自由的不受限制的充当述谓成分。比较下列两组句子:
             A                               B
         稻田里杂草。                   稻田里||净杂草。                       
         他 比 阿Q 阿Q。                他 ||比 阿Q 还 阿Q。
       身上花里胡哨的泥点点。      身上花里胡哨的||净泥点点。
       留学生呢,狗屁!             还留学生呢,狗屁!(曹禺《北京人》)
由上面两组句子可看出,A组句子的名词独用,不带副词,如“杂草”、“阿Q”等名词仅表示指称义,不表示陈述义,因而便不能充当述谓成分,整个句子也不知所云,或者根本就不成其为句子;B组句子正是由于名词带有副词,受副词修饰,促使名词表示指称义转换为表示陈述义,从而自由地充当了述谓成分,构成一个语意明确的完整句子,前后两部分是陈述关系。句法分析如:他 ||[比 阿Q][ 还] 阿Q。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名词只要能够接受副词的修饰或限制,就可以自由地充当述谓成分,使得句子的表述变得自足。正是基于这一语法现象,笔者认为随意成句是副词修饰名词的修辞效果之一。这在某些特殊格式中也可以得到印证,如:“人不人,鬼不鬼。”“僧不僧,道不道。”
当然,这里必须明确一点:笔者并非由此而否定某些名词可以不带副词便能直接充当述谓成分的语法事实 。如:
              A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