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00字。《香菱学诗》说课稿 
□王 芳 
  一、独特创意      
  前几天,我的学生索敏等几位同学为了庆国庆,排演了一幕有关红楼的小短剧,当时想到我《香菱学诗》的教学,顿时就有了这样一个创意:让红楼中的人物走进我们的课堂。这也就是我这堂课的第一个板块:群英荟萃,走进红楼。我希望此环节的设计一方面能激发学生走进名著的渴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们对《香菱学诗》中的相关人物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所以在人物的对话中既体现了对原著的尊重,也融入了更多现代生活的气息。  
  对文中的相关人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来学习《香菱学诗》,这些人物也就自然会更栩栩如生,血肉丰满。这样就水到渠成的走进了第二板块:花开万朵,各表一枝。这一板块中我发动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方队,喜欢宝玉的就加入“宝玉方队”,喜欢宝钗的就加入“宝钗方队”,以此类推,成立“黛玉方队”、“香菱方队”。方队讨论交流后,推选代表分析人物性格。  
  最后老师小结。对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我以两枝花的形式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既耳目一新,又印象深刻。  
  第三个板块: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这里我引导学生们从前人的智慧里汲取精华,让自己的阅读、写作、以致各方面的学习都上一个新台阶。特别是那两种境界的延伸,我相信一定会让学生大受启发。  
  第四个板块:激情演绎,再续红楼。很多学者都认为高鹗的后四十回有很多地方都有悖于曹雪芹的原意。江山代有才人出,鼓励学生们大胆创作,再续红楼。时间可延续到课外。      
  二、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可放手让学生去细读深挖。教师指引方向,把握尺度。主要引导学生分析黛玉和香菱这两个主要人物,从她们的语言入手,从她们的神态入手,从她们的动作入手,还从旁人的侧面烘托入手等等,把握教的极致,学的境界。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然后是一个自我的境界提升,由香菱学诗的“苦吟”,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师生共同反思,提炼出人生的三种境界,很有实际意义。既让学生们学有所得,又让学生们完成了一个新的积累:有智慧的积累,也有诗情的积累。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所以最后安排了一个展示学生能力,驰骋他们想象的舞台,练一练笔,活跃一下学生的思维,也更促进了他们对文章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群英荟萃,走进红楼。  
  曹雪芹:(老师饰)今天《艺术人生》邀请我去参加“国庆七天乐”,说同行的还有宝玉、宝钗、颦儿和香菱,多年不见了,我得先去理个发!  
  宝玉:(瞿晓枫饰)我本厌恶仕途,不喜欢读书,哪知高鹗先生却偏违背曹先生的本意,写我中了乡魁,让我这个叛逆者的形象晚节不保。今天有幸与曹先生共赴《艺术人生》,一定得请他为我平反昭雪啊!  
  颦儿:(毛丽饰)我虽自小怯弱多病,多愁善感,却也美丽聪慧,学识渊博。只因从小寄人篱下,饱知人情冷暖,所以把全部的热情与憧憬都寄托在了宝玉身上。哪知世事难料啊,我竟会在宝玉成婚之夜焚尽书稿、呕血而死。但没见宝玉一面我死不瞑目啊,今天无论如何我都得去看他一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