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 两课时 2003.10.23
1、朗读、背诵文育课文。
2、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认识作者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重点: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理解文章的叙事线索。
难点: 理解文章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学过“世外桃源”这个成语吗?它是晋朝陶渊明在《桃花源 记》中所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的,不遭战祸的安乐而美好的地方。现在 我们一起跟着渔人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课文分析
1.朗读课文。(或听老师范读,听多媒体录音后齐读课文)
2.请同学们试翻译课文。(每生翻译一句)
3.掌握课文注释的词语。(补充注释如下) 为业:靠……谋生。缘:沿。夹岸:夹着溪流两岸。杂:别的。 鲜美:鲜艳美丽。异:诧异。穷:穷尽。舍:舍弃,放弃。豁然: 开通、敞亮的样子。开朗:开阔明亮。平旷:平坦开阔。属:类。 悉:全。信然自乐:喜悦,心满意足。所从来:从哪儿来。咸:都。 问讯:打听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乡人。 不复出焉:不再从这里出去。
核舟记 两课时 2003.10.29
1. 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2. 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3. 了解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精湛、成就的卓越。
重点:掌握文言词语、句式,学习本文“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难点:掌握文章中的文言词语、句式。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 学生各自阅读课文。
要求:1、借助注释、字典,弄懂文句。2、想一想每段主要是写什么。3、阅读中有不懂之处可随时举手发问。
二、学生朗读课文。(叫三学生各读一部分。解决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三、讲解课文1、2段。
第1段 讲解:“明有奇巧人”,“巧”,技艺高明,“奇巧”,技艺高明超凡。“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以”,用;“木”,木头,木材;“为”,制,这里指雕刻。“木石”,“木”,树。“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罔”wǎng,没有;“因”,根据;“具”,具有。”尝贻余核舟一”,本句谓语“贻”(yí,赠)后的宾语是“余核舟一”,是个双宾语。“盖大苏泛赤壁云”,“盖”,承上文作解说,可译为“是”;“泛”,泛舟,“泛”作飘浮讲;“云”,语气词,无义。
提问一: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概略介绍明代雕刻匠师王叔远技艺的精湛超凡,并交代核舟的来历。)
提问二;在概略介绍中,从几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的精湛超凡? (从两个方面说明匠师技艺精湛超凡:一是匠师擅长微型雕刻,能够在“径寸之木”上,雕刻出宫室、器皿、人物等等许多各种各样的形状;一是匠师在小小的材料上,雕出什么像什么,无不“各具情态”。) 第2段 讲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yòu,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奇”,jī,零数,余数。“中轩敞者为舱”,“轩”,高起;“敞”,开阔;“为”,是。“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启”,打开;“而”,连接状语与谓语;“望”,通“方”,比,这里的意思是正对着。“闭之,则右刻”,“则”,连词,就(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