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
《湖心亭看雪》教案
教案设计者:青岛十六中学 刘文秀
学科:语文 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本
课题名称:《湖心亭看雪》 教材所在页:第205——207页
一、内容简介
1、本文以清新淡雅的笔墨,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湖、山、游人,共同构成了一种画面极强的艺术境界。学习本文要引导学生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把握写景、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2、关键信息:
本文写的是雪后的西湖,因此以杭州西湖四季的美景并配诗导入新课,把学生带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课件的背景选取与雪有关的画面,更有利于学生踏着作者的足迹沉浸在雪的氛围中。
美丽的雪景却运用简练朴素的文字表达了出来,因而学习白描手法时要引导学生发挥想像创造性的学习文章,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
在理解本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学习,强化古文学习的能力。
二、学习者分析:
初二学生学古文,应培养其自学能力,做好课前预习,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并反复阅读,在诵读中展开想像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在比较学生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
1、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 学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3、 品味作者的情感,把握写景、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在课堂上教师为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引导学生发挥想像进行再创造。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感悟和体验。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交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去实践,并逐渐转化为一种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采用“朗读教学,整体感知——自学研讨,疏通内容——分析手法,品味情感——拓展练习,比较鉴赏”的步骤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促进自主探讨。
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教学准备阶段:
教师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做好多媒体课件,学生借助工具书认识生字词,反复阅读。(二)教学过程叙述: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杭州西湖四季的美丽风光 )
导语: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古往今来,杭州西湖的美景令天下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宋代诗人苏轼曾诗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可见西湖的美丽。春天的西湖欣欣向荣,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夏天的西湖清新淡雅,“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的西湖萧瑟飘零,“只言山色秋萧索,绣出西湖三四峰”。可是西湖当地的人却说:“晴天的西湖不如雨天的西湖,雨天的西湖又不如雪天的西湖。”银装素裹的西湖到底有怎样的魅力呢?今天就让我们随明代的文人张岱一起到湖心亭看雪。
学习本文,我们应掌握哪些内容呢?出示教学目标:
1、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熟读并背诵课文。
2、习白描的写作手法。
3、品味作者的情感,把握写景、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说明:以西湖四季的景色把学生带入美的境界,师生边看画面边读诗,给学生诗如画的艺术享受,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作者介绍:
“文如其人”,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认识作者张岱。张岱号陶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