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峡》        两课时      2003.12
 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二、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三、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重点: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诗文的能力。 
 难点: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品味诗文中的优美意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一、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熟读成诵部分语句。
 二、体会作者留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有顺序的描写方法。
 三、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重点:理解,积累并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句子
 难点:感悟领略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引出壮观
 1. 谈话,板题。
 2. 理解“观”的意思,引出“天下奇观”。
 3. 导入3、4自然段。
 4. 出示学习目标。(目标教学法)
 二、观看录像,感受壮观 。
 看看画面,听听声音,感受这一天下奇观。
 三、小组合作,感悟壮观
 1. 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2. 合作学习提示:a.你喜欢文中的那一句,为什么?你能把你喜欢的这句话读的让你们组内的同学也喜欢上它吗?b.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你们小组是怎样帮助你解决的?c.通过小组合作,你都学懂了些什么?
 3. 组建合作小组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难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山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
 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迹(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
 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
 (投影:作者生平。)
 2.疏通文意
 1)	解决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2)	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
 3)	解决重点词语(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