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字,共1课时。
《甘地被刺》教学思路及课堂实录
□余文浩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特别是导语、主体、结构等;
2、了解新闻语言的特点,感受新闻语言;
教学方法:
发现、品读、探究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今天在这旖旎的春光中我们一起打开一扇新闻的窗口;请大家翻开课本51页,投影“甘地被刺”。(板书)
齐读注解①;我们一起来感受“百年好新闻”好在哪里。(板书)
一、说一说
⑴甘地的主要经历;
⑵新闻要素及有关特点;
学生课前搜集、发现有关资料,课堂展示(分组展示);
学生举手,请两位同学到讲台说一说;
⑶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①本文的结构;②本消息的要素;③本文的写法。
(提醒同学们边读边划一划体现要素的词语、句子,轻声读出来)
明确:文章第1段是这则消息的导语,它简明扼要地摆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中心,便于读者迅速、及时地了解消息的主要内容,并引发进一步阅读的兴趣。(投影)
2—16段是消息的主体,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导语先写出最重要的事实,主体再对事实进行展开,具体客观的写出事情的真相,以事实揭示事件的社会价值。(投影)这则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投影)
老师:从结构、写法上我们可以看出好新闻讲究什么?同学们议论,老师板书、投影:讲究布局谋篇。
二、读一读
1、课文怎样描写甘地的?(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哪些语段?读一读,请学生读出来。)从中可看出甘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组合作,讨论,老师点拨)
学生甲:多年苦行,经常绝食;双手加额,宽恕凶手。
衰弱不堪的身躯;爱穿土布印度袍。
他说:“你来晚了。”
学生乙:如春风野火,人们像潮水。
老师:说得好,作者这样写甘地,运用了些什么写法呢?
学生:行为外貌描写,细节描写。
老师:这也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
老师:从中可看出甘地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朴素、艰苦,胸怀宽广。
老师:对,从中可看出,甘地是一位为了民族独立,艰苦卓绝,殚精竭虑,胸怀宽广,不屈不挠,视死如归,赢得广大人民热爱和景仰的“圣雄”。(投影)
老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好新闻好在——注重细节和场景描写。(投影、板书)
2、全班齐读第1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