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40个字。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写法
——兼喻文言文学法
渭南市临渭区下吉中学语文教研组 王满仓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文章的主题思想非常明确,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至于齐威王的政绩,齐国大治的情况,以及“战胜于朝廷”的具体经过,虽属文中应有之义,却并非作者命意的焦点所在,故仅仅一表而过。
一、浪漫乎?现实乎?
从文章的思想性看,值得肯定的地方正在于此。但更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用以表达这一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法。过去有人认为这篇文章的写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我不大同意。我以为,毋宁说它近于浪漫主义还更为确切些。因为文章本身固然对齐威王君臣不无美化之处,但也反映了作者对新兴的封建统治阶级寄以希望,这才用齐威王和邹忌作为纳谏和敢言的典型人物,并把他们理想化了。这就是文章之所以用浪漫主义表现方法的思想基础。
二、虚虚实实,虚实相生。
这种浪漫主义手法可以用过去评论家的套语予以概括,前一半是“虚处实写”,后一半是“实处虚写”。 从齐威王不理朝政到励精图治,终于使齐国奠定东方大国的地位,这是史实。他接纳忠言和改恶从善,也是有历史依据的。邹忌对齐威王敢于直言进谏,当然也在情理之中。但作为一个美男子,邹忌果真就如此沾沾自喜?她果真就如此虚怀若谷,从妻、妾、客的谄媚阿谀和重重包围中钻了出来,并敢于现身说法去规劝齐威王?我以为,邹忌窥镜自视,与城北徐公比美,以及妻、妾、客等向他献媚,这种种细节都是虚构的,不是《战国策》的作者编造的,就是邹忌本人胡诌的。它的性质与《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画蛇添足”、“鹬蚌相争”等故事基本一样,是寓言。所不同者,那些寓言是以童话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