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题,约10100字。石室中学高2010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2007.10)
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 第Ⅰ卷一共30分,要求答在机读卡上。
2、 第Ⅱ卷一共120分,要求答在答题卷上,作文写在专门的作文纸上。
Ⅰ卷(共30分)
一、 基础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百舸( gě ) 埋藏(zàng ) 召唤(zhāo) 颤抖(chàn) 遒劲(qiú jìn)
B、河畔(bàn) 似的(shì) 漫溯(sù) 满载(zǎi) 倾圮( qīng pǐ)
C、罗绮(qǐ) 霉菌(jūn) 发酵(jiào) 慰藉(jiè) 漪沦(yī lún)
D、旋转(zhuǎn) 沉浸(qìn) 给以(gěi) 撩起(liāo) 佝偻(gōu lóu)
1、C.分析:A、埋藏(cáng )召唤(zhào)遒劲(qiú jìng )B、河畔(pàn )满载( zài )D、沉浸( jìn )
补充:藏zàng西藏/宝藏/大藏经
战栗=颤(zhàn)栗(发抖)
颤抖(chàn)颤悠=颤音=颤巍巍
遒劲(qiú jìng)劲(形容词)jìng:劲敌/劲歌/劲旅/劲暴
劲(名词)jìn:劲头/手劲/用劲/没劲
满载( zài ):和重量有关。
载( zǎi ):记载/三年五载
慰藉(jiè)/杯盘狼藉(jí)
给以(gěi)/给面子/给脸
给jǐ给予/给与/给付/给养/自给自足
撩起(liāo)撩些水
撩(liáo)撩拨/撩逗/撩惹
撩(liào)同“撂” 撂挑(tiāo)子:比喻丢下应担负的工作,甩手不干。
旋转(zhuàn):圆周运动。转动(以一点为中心做圆周运动)/转悠/转游/转筋/转动
转(zhuǎn):转折/转弯/转动(转身活动)
转(zhuǎi): 转文/转两句
2.下面词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寥阔 峥嵘 遏制 箫瑟 绿阴
寥廓 萧瑟
B.竹篙 神洲 急躁 凄婉 斑斓
神州
C.窗扉 春(chūn)帷(wéi) 九宵 雾霭 波滔
九霄 波涛
D.流岚 眷属 惋惜 憩息 喧响
补充:绿阴=绿荫
神州/九州/自治州/苏州
消夜=夜宵或吃夜宵
元宵/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天不亮就穿衣,天黑了才吃饭。
雾霭//和蔼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B)
(1)这些反映成都风貌的老照片,是他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辛苦搜集到的。
(2)小瑾低着头,徘徊在江边,寒风吹来,她的心也打起了寒颤。
(3)老徐反映的意见值得重视。
(4)赵劲方教授的演说引起了不同的反应。
A.收集 徜(cháng)徉(yáng) 反映 反应
B.搜集 徘徊 反映 反应
C.搜集 徜徉 反应 反映
D.收集 徘徊 反应 反映
搜集:到处寻找(事物)并聚集在一起。
收集:使聚集在一起。
“收集”强调把东西收拢,而“搜集”强调寻找和难度。
徜徉: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疑不决;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
反映:把情况向上级汇报。
反应: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C)
A.曾几何时,母校竟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他几乎不敢承认这就是他曾经熟悉的校园,但那种亲切热烈的氛围仍没有变。
曾几何时:为时不久。
B.写文章,贵在新人耳目,动人心魄,能道人之不能道。自出机杼,不落窠臼的佳文才能余韵悠长,传之久远。
不落窠臼:比喻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自出机杼: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别出心裁,独创新意。
C.钱老先生年事虽高,意气却不减当年,身体也还刚健。他发下宏愿,要趁风华正茂之时,走遍祖国的大好河山,亲自见证祖国的巨变。
风华正茂:形容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D.这些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的战友们,在行将分手时紧紧拥抱,互道珍重。用生命铸就的友情让这些热血男儿也不禁热泪奔涌。
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
二、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生物入侵:考验中国生态安全
1什么是生物入侵?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有关专家下的定义是: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也许是一种细菌、一种植物、一种病毒或者一种动物,来到异国他乡的它们,由于失去了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湖泊、陆地、森林,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