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20字。
寓美育于作文教学中
走进自然走进社会——浅谈作文教学中的美育
重庆市秀山县民族中学  中学语文
姓名:杨秀菲   电话:15923604816
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德国著名的诗人、作家席勒也曾说过:“若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是先使他变成审美的人。”可见,审美是人本身的需要。学生爱美、求美之心非常强烈,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在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
作文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歌颂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身心健康的完美的人。
一、寻美——锻炼发现美的眼力
有句名言这样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我们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可见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写出来的文章没有新意,关键是缺少发现。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受生活阅历所限,二是缺乏审美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就很有必要把学生的眼睛从学校的围墙中引向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到更广阔的人士空间去发现、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的意识,锻炼发现美的眼力。
大自然是美的宝库。人们可以从大自然的怀抱中感受无限的情趣,倾听山泉和小溪的歌唱,领略大海的汹涌澎湃,也可以陶醉在长满鲜花的春山里。它们对人的熏陶,是任何一个天才的演说家的千言万语不能取代的。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自然,美丽的城郊,凹凸起伏的原野,蔷薇色的春天和金黄色的秋天,难道不是我们的教师吗?我们深信美丽的风景,在青年气质的发展上所具有的那种巨大的影响,教师的影响是很难和它竞争的。”郁达夫也曾说:“自然景物以山水,对人生、对艺术都有绝大的影响,绝大的威力。”可见,我们如果能把学生的视野从有限的用文字表达的课文中解放出来,到真实可感的大自然中去感受、体验,用眼睛去寻找美,那样学生空虚的头脑才会充实起来,僵死的思维才会活跃起来,从而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作文。因此,我们就应改变那种老师命题,学生当堂完成的单一的训练模式,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寻找美。当然,学生的寻美是有目的性的,是在老师的指导之下,这样才能避免“满眼是美不见美”的现象,学生的寻美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社会是美的源泉。鲁迅先生曾经断言:“并非人为美而存在,乃是美为人而存在的。”车尔尼夫斯基也提出了“美是生活显现”的说法。可见生活中不是缺乏美的现象的,只是我们平时疏于观察,缺少发现,以至造成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接触的其他生活领域,都是学生在写作中应该反映的对象,但学生的视野往往过于狭窄,只看见了学校,而忽视了其他,以至内容缺少新鲜感,也缺少价值。因此,有必要把学生的视野引向更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从中发现更“新鲜”的美。有一次,我在写作文前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