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450字。
苏教版教材必修四分析
比枪炮更有力量
——《不自由,毋宁死》赏析
江苏省射阳中学 张乃堂
力挽狂澜
     帕特里克•亨利是弗吉尼亚殖民地上最成功的律师之一,他最大的贡献就是利用自己的演讲挽救了北美殖民地的命运。
     18世纪中叶,北美殖民地人民同英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人民要求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英殖民者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企图维护其宗主国的地位。1774年,英国颁布了诸如关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的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法令,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殖民地中的一些温和派和保守分子屈服于英国政府的压力,极力主张妥协和解。帕特里克•亨利属于激进派人物,主张不惜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换取独立。1775年3月23日,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眼看着妥协势力占了优势,他义无反顾,登台发表了这篇著名的演讲。
亨利的演讲极大地鼓舞了人们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战斗的激情,他的演讲结束后,会场群情激愤,“拿起武器!拿起武器!”的呼喊声响彻议会大厅。这篇演说词被后人作为不朽的名篇,特别是结尾的警句“不自由,毋宁死”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那么,这篇演讲稿为什么会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呢?
一气呵成
这篇演说词有着严密的推理、清晰的思路,这铸就了它强大的逻辑力量。
作者首先表明演讲的真实原因。
这次演讲的场合是弗吉尼亚州议会,演讲的对象是州议员,演讲的目的是让人们丢掉幻想,准备战斗。为了使议员们接受自己的主张,争取到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作者首先表明“我”对各位的爱国精神和才识非常钦佩,发表演讲并非对各位不敬,而是因为这样两个原因:一、“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即对同一个问题人们的观点是不尽相同的,而我的观点就与各位不同;二、在论及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