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5000字。包含试题、答题卡、详尽的解析甚至有作文范例。
海南第二中学高二年级十月检测
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只选其中一题作答)其他题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仅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 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 作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方框涂黑。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容忽视的热污染
所谓热污染,是指现代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排放的废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热污染可以 污染大气和水体。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和钢铁厂的冷却系统排出的热水,以及石油、化工、造纸等工厂排出的生产性废水中均含有大量废热.这些废热排入地面水体之后,能使水温 升高。在工业发达的美国,每天所排放的冷却用水达4.5亿立方米,接近全国用水量的1/3;废热水含热量约2500亿千卡,足够2.5亿立方未的水温升高10℃。
热污染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水生物,由于水温升高使水中溶解氧减少,水体处于缺氧 状态,同时又使水生生物代谢率增高而需要更多的氧,造成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 发育受阻或死亡,从而影响环境和生态平衡。此外,河水水温上升给一些致病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得以滋生、泛滥,引起疾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后经科学家证实,其祸根是一种变形原虫,由于发电厂排出的热水使河可水温度增高,这种变形原虫在温水中大量孳生,造成水源污染而引起了这大脑膜炎的流 行。
随着人口和耗能量的增长,城市排入大气的热量日益增多。按照热力学定律,人类使用的全部能量终将转化为热,传入大气,逸向太空。这样,使地面反射太阳热能的反射率增高,吸收太阳辐射热减少,沿地面空气的热减少,上升气流减弱,阻碍云雨形成,造成局部地区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近一个世纪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气候变暖,冰川积雪融化,使海水水位上升,一些原本十分炎热的城市,变得更热。专家们预测,如按现在的能源消耗速度计算,每10年全球温度会升高0.1℃~0.2℃;一个世纪后即为1.0℃~2.6℃,而两极温度将上升3℃~7℃,对全球气候会有重大影响。
造成热污染最根本的原因是能源未能被最有效、最合理地利用。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 和人口的不断增长,环境热污染将日趋严重。然而,人们尚未有用一个量值来规定其污染程度,这表明人们并未对热污染有足够重视。为此,科学家呼吁应尽快制订环境热污染的控制标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防治热污染。
1.下列关于“热污染”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热污染”是一种主要污染大气和水体的环境污染。
B.“热污染”的热量来源是工业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热。愈是工业发达的国家,“热污染”愈严重。
C.地面水温升高是废热对水体污染的直接表现。
D.“热污染”是由于对能源的利用缺乏先进的技术造成的。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第二段意思的一项是
A.由于水温升高,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水生生物代谢加快,这样造成水生生物缺氧而直接受损。
B.“热污染”能够引起疾病流行,目前唯一一个可以证实的事例是1965年澳大利亚曾流行过一种脑膜炎。
C.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失衡的直接原因是一些水生生物在热效力作用下发育受阻或 死亡。
D.河水水温上升给所有的微生物造成一个人工温床,使它们大量繁殖,引起疾病流行。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推断,解“热污染”的最佳途径是
A.人们应大力发展高科技,以快速提高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水平。
B.一定要控制人口数量,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以降低生活中的废热排放。
C.对“热污染”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最合理、最有效地进行能源利用。
D.制定一系列严格的“热污染”控制标准,采取合理、有效的防治措施。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①有可使求马者乎?”
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②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轍③。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④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
穆公曰:“何马也?”
对曰:“牝而黄⑤。”
使人往取之,牡而骊⑥。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⑦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