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60字。
《荒岛余生》说课稿
秭归县九里中学王继平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笛福的小说《鲁滨孙漂流记》中的节选部分《荒岛余生》。《荒岛余生》是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一、说教材:
先说说第五单元。第五单元的主题是探险。这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单元。它表明了我们对探险这一过去被国人相对忽视的人类文化活动的价值倾向。一个民族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而探险正代表了这种精神。当前,全球一体化在加速,不同民族、种族、国家、意识形态之间交流、沟通越加频繁,打破隔阂,互相借鉴、吸收对方的文化精华,这已成为当下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从这一角度说,本单元的设置,持一种开放的态势,拥有一种全球文化和视角,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本单元阅读部分由五篇课文组成:《伟大的悲剧》(茨威格)、《荒岛余生》(笛福)、《登上地球之巅》(郭超人)、《真正的英雄》(里根)和《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题材丰富:有南极探险,有荒岛求生,有攀登珠峰,有探索太空,有追问太阳。文体多样:有传记,有小说,有通讯,有演讲词,有神话、寓言。本单元课文情节引人人胜,主题令人深思,语言回味无穷。这一切将使师生对这个单元的“探险之旅”充满兴味。
教学这个单元的课文,编者希望一线教师关注如下三个维度的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团结协作观念和舍己为人的品质。
知识和能力目标:丰富探险知识、地理知识和其他文化知识,继续提高阅读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继续练习快速默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再说说《荒岛余生》。《鲁滨孙漂流记》这部世界名著,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鲁滨孙身上所拥有的人类优秀品质的精华(如坚忍不拔、勤勉实干、创造进取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启发着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正因如此,在欧美的许多国家,这部作品一直被当做儿童的必读书。选自《鲁滨孙漂流记》的《荒岛余生》。这篇课文,既没有节选鲁滨孙海上遇难、生死系于一发的惊心动魄的情节,也没有节选鲁滨孙在荒岛上如何历尽艰辛谋生的传奇故事,这里节选的部分,并没有多少故事,大都围绕鲁滨孙落难荒岛之初的心理活动展开叙述。课文呈现给我们的是鲁滨孙在一段时间内的心态变化历程。这篇课文虽然是小说,但教学设计时不能突出小说文体教学,因为编者的意图是:在七年级侧重培养的是一般的阅读能力,比如把握文意、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揣摩语言、筛选信息、质疑问难、发表见解、作出评价等,八年级时才按文体组织单元结构,突出文体教学。教学这篇课文一要理清鲁滨孙的心路历程,二要分析鲁滨孙这个人物形象,从他身上吸取力量。
二、析学情:
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小学六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题为《鲁滨孙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