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论美》教案
弗兰西斯·培根
一、教学目标:
1. 把握本文要求人们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的主旨。
2. 品味本文哲理性语言的丰富内涵。
3. 注重德育渗透、美育熏陶、使学生明辨美丑,提高认识。
二、教学重点:
特别注意把握表达作者见解、主张的关键性语句,推敲他们的语言,理解他们的寓意,
了解作者的思想。
三、教学方法:
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曾说过:“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其用。”美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我们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美的世界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多姿多彩的美,你能谈谈什么是美吗?
(讨论、提问、回答)
(二)、总结归纳,引入课文。
现实生活中,美的存在形式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形式美,同学们在刚才的讨论中就谈到………的自然美,……的社会美,……的艺术美,……的形式美,真可谓异彩纷呈,美不胜收。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论美》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么样谈论美的。
(三)、《论美》配乐朗诵。
(四)、概括段意、并板书
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
美德
不要因追求外形美放弃内在美 +
优雅行为之美胜于形体之美胜于颜色之美 美貌
具有美貌缺乏修养不配赞美
明确本文主旨:“把美的形貌和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出真正的光辉。”
(五)、本文语言简洁洗练,含义丰富,可谓言简意丰,含义隽永,下面让我们一起通过品味本文哲理性语言的丰富内涵,更深地了解文章寓意,更好地把握文章主旨。
第一自然段(提问讨论)
1. 为什么“朴素背景衬托下”的宝石反而更“华丽”?
2. 为什么“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能“令人肃然起敬”?
※朴素背景更能反衬宝石的华丽,朴实无华能使有美德的人更令人尊敬,因为朴实无华本身也是一种美德。庄子曰:“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第二自然段(分组讨论)
1“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他方面的才能”“许多容颜俊秀的人却一无作为”为什么?
他们过于追求外形美而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