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290字。实用性强,资料丰富。重点抓住通讯中对人物的描写方法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南海一中   刘毕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一、学习快速筛选信息,概括大意的方法;
二、学习通讯对人物的细节描写。 
能力目标: 准确把握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并掌握通信的写作技巧。 
情感目标: 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袁隆平的性格特点和高尚的品格并学习他在科学上的执着精神。
一、导入:生活举例,引入文本。
前段时间,追星一族的“典型”代表杨丽娟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我们对杨丽娟极端行为感到痛心的时候也感到担忧:“一个社会如果盛行追逐娱乐之星,青年人皆以‘学得好不如唱得好’为价值取向,还能有出息、有长进吗?”
我们和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方式来追星和“造星”? 《中国青年报》的《“追星当追袁隆平”》给予了我们明确的答复。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在湖南长沙的隆平科技圆那热烈的一幕:在热烈的氛围中,大批学生来到了会场,当他们看到袁院士时,不时发出只有惊喜才有的叫声,纷纷围到袁院士的周边,拿出相机、手机给袁院士照相,有的同学偷偷与袁院士来张合影留念。一位湖南农业大学的女生因人群走动,两三次没有照好,连续跟随了近五分钟才得如所愿。同学兴高采烈、七嘴八舌地道出了她们的心声:“作为农大的学生,袁院士一直是我们的偶像!”“要当就当科技追星族,要追就追袁隆平”……
是的,中国可以没有一百个“快男”、“超女”,却不能没有一个袁隆平、邓稼先!我从不追星,但我会追袁隆平这样的星,追就要去追许许多多为我们国家发展辛勤工作而又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星。只有我们的后代都崇拜这样的伟大之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
二、文章研讨,文本解读。(学生活动)
1、标题解析。
本文内容丰富,一个大标题,四个小标题。
大标题引用毛泽东的《七律·到韶山》,表达的不仅是农业科技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而且还隐含着对未来农业更广阔前景的展望。以下四个小标题依次从实践精神、创新精神、实事求是精神、崇高的人生理想几个方面报道袁隆平,条例清楚,符合逻辑顺序,因而几个方面的内容顺序是不能颠倒的,
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朴素执著,注重实践)
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不迷信权威 勇于创新)
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的态度(坚持事实 实事求是)
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目标远大 不断进取)
2、揣摩语言,感悟情感。
人物通讯写什么?选材问题,由写人的作文说起,要写人纪事,表现人物内在品质。
(1) 课文写了哪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 
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
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
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