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800字。2008年高考古诗二轮复习教案与测练题
1.如何区别容易混淆的修辞手法?
答:①比喻和比拟
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②借喻与借代
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③对偶与对比
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④排比与对偶
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格。
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⑤反问与设问
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则明确表示肯定和否定的内容。 
反问的作用主要是加强语气,设问的作用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 
【典型示例】
写出下文采用的修辞方法,并分别填上相应例句的序号,(1990年上海卷)
……①啊,泰山竟是一座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灵山哟。②岭顶的满天繁星仿佛在树梢游移,好像是挂在枝头的晶亮的硕果。③再往上攀登,那星星又好像已被山风吹落树根,我们竟可以把它拾进袋子里了。④然而大地上却有比天上更美的奇观。⑤低头,只见泰安城斑驳陆离的万家灯火,那色泽光彩真是太丰富了,太鲜艳了,太美妙了。
修辞方法:
例句:
【答案分析】
题目留了三个空,要求填写三种修辞方法。依次辨析五个句子,①中有“是”,想造成暗喻的错觉,但没有喻体。②中含有比喻和夸张;③中含夸张;⑤含排比;纵观全段,②③与④⑤构成对比。因此答案可以归纳为:比喻②;夸张②或③;排比⑤;对比②③与④⑤。四种可以任选三种填上。
.识记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题材考查的范围是什么?
答:这一项主要考查对有关知识的记忆。考纲规定的考查要求是:
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重要作家是指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知名度较高,应该为高中毕业生所知晓的作家。对这些作家的姓名、字号、籍贯、生活时代、代表作品、文集的名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应该准确熟记。
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对初高中课文、注释、课本附录涉及的外国重要作家,或课本虽未涉及但在外国文学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