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80个字。
初中文言文“邑人”翻译斟酌
重庆开县九龙山初级中学刘星
初中所选文言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与王安石《伤仲永》“邑人奇之”“谒于邑人,不使学”中的“邑人”作何解释?鄙人在教学这些篇目的时候,查阅有关的教学参考书将其解释为:“同县的人”、“乡邻”、“同乡人”等,其“同县的人”说法最多。并且把这两课“邑人”注解等同。当时就采用了此种说法,但后来学生在作业练习时发现多种解释,询问我哪种解释最好?当时没多加思索,就采用“同县的人”解。可下来仔细思考,越来越感觉不对。于是就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书和翻译资料,矫正这一说法。
《辞源》(1998商务印书馆):
邑yì,①京城。诗商颂殷武:“商邑翼翼,四方之极。”②侯国之称。书武成:“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左传桓十一年:“郑人军其郊,必不诚,且日虞四邑之至也。”注:“四邑,随绞州蓼也。”③城市。大曰都,小曰邑。左传隐元年:“制,严邑也,虢(guó)叔死焉,佗邑唯命。”史记五帝纪:“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④大夫封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公邑之田任甸地,以家邑之田任稍也。”注:“家邑,大夫之采也。”⑤古代区域单位。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四甸为县,四县为都。”注:“四井为邑,方二里。”又为庶民编制单位。管子小匡:“制五家为轨,轨有长;六轨为邑,邑有司。”⑥忧郁。通,“悒”。
邑人,①全邑之人。易比:“邑人不诫,上使中也。”②同邑之人。左传定九年:“尽借邑人之车,锲其轴,麻约而归之。”史记——七司马相如传:“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杨)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从《辞源》有关“邑”“邑人”的注解可以明确:邑,是指地理行政区划;邑人,是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