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50字。
托物言志类散文的读与写
——浅谈“四要件”的指导作用
山东省济宁市大唐中学
杜本堂
托物言志类散文,是文苑中的一簇奇葩,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读者爱读,因其精致优美,耐人寻味;文家爱写,因其舒张天性,曲经通幽。
在语文教学中,对于托物言志类散文,究竟该如何处置“读”与“写”这两大板块的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首先谈阅读。
理清托物言志散文的“要件”,是阅读,理解,剖析,品味的前提,笔者认为其“要件”有四:
一. 托的是何物?
一.为何要在“所托之物”上倾注饱满的笔墨与情感?
二.“所托之物”与“所言之志”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
三.言的是何志?
这四个“要件“,理解,剖析,品味得正确与否,全面与否,透彻与否,直
接影响着阅读的质量,影响着对该散文的理解程度。
其一,看似简单,易于回答,其实并非如此。这看似简单的问题,也有若干的理解层次。是何物,是第一层次的理解;是何种情景之中(既要参照作者的协作背景又要盘点文中的具体景况)与何种情态之中的物,是第二层次与第三层次的理解。只有把握了这三个层面的“所托之物”,方可以说对这个问题有了较全面、细致、深刻的理解。像《白蝴蝶之恋》一文,学生几乎不用思考就能回答“所托之物”是“白蝴蝶”,但对后两个层面的“白蝴蝶”,便不是轻而易举即可回答的问题了。只有认真地研读全文,找出重要的句子和词语,并加以归纳、提炼,方可认识到一个全面、立体的“所托之物”——一只在暴风雨中寻觅什么,被“雨水打落在地面上”的“奄奄一息”、在“我”的呵护下“渐渐苏醒”的“轻柔纤细、楚楚动人”的、美丽、勇敢的白蝴蝶。对于“所托之物”理解、认识得愈全面,愈透彻,就愈有利于以下几个“要件”的理解与把握。
其二,这是一个与表达意图紧密关联的写作技巧问题。在托物言志类散文中,从篇幅上不难发现,对“所托之物”进行细致刻画,生动描写的文字比例都很大,并且又都饱含着作者的爱憎与激情,弄清作者这样处理的初衷,对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及主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作者“所言之志”必须通过“所托之物”来表达,即“物”是“载体”,“志”是“信息”。作者对“物”的细致刻画与生动描写,其实就是在逐渐地明朗自己的“所言之志”,就是在逐渐地物化自己的写作意图。我们不妨借用冰心先生的一个比喻来描述一下它们之间的关系:“信息”好比烛光,“载体”好比灯罩,整个的文章就是灯笼了。外部的灯罩因内部的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