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20字。
《琵琶行》教案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熟读全诗,并背诵第二段。
2.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悲剧美。
3.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自叙知音故事
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二、 赏析课文
(一)     主人公出场:一个是出身官宦、书香门第的诗人,诗文名冠九州;一个是出身寻常百姓家庭,才貌双全的京都歌女,老大嫁作商人妇。两人身份、地位以及经历都不相同,本是各自不同的人生轨迹行走,只是偶然相遇,他们会产生心灵上的契合吗?
1.       录音(思考问题)“他们二人能成为知音吗?”
2.       诗前小序,共一百三十八字。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3.       “他们二人能成为知音吗?”
答:“同是天涯沦落人”
沦落的具体情况:
2.读第三节,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和心境
当年:技压京城、门庭若市
而今:年老色衰、门前冷落
京倡  商妇   怨
3.读一、四节,了解诗人的遭遇和心境
京官   谪官   恨
他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在京做官期间他的诗大多是“为民请命”,利用诗歌讽刺那些达官贵人的贪污腐化以及现实社会的黑暗。这种风格的诗叫做讽喻诗。最有名的如《卖炭翁》。而自从元和十年,掌权的达官贵人们恼怒他的诗,借口把他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是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被贬不到一年的时候写下的一篇“感伤诗”。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诗酒流连、丝竹不绝、高朋满座、其乐融融
谪居卧病、有酒无乐、送客惨别、其情凄凄
师:“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一个是处于封建社会底层的艺伎,一个是被压抑的真正知识分子,虽地位悬隔,经历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在这风清月白的环境下自然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和交流,成为知音。二人的遭遇揭示 了封建社会压抑人才、不容贤能的黑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蕴含着许多能使人从悲哀中出甘美的人生哲理,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写琵琶女对诗人自述的反应,包含了非常复杂的感情:有对诗人不幸遭遇的同情;也有得到诗人同情和尊重的知遇之感。所以满腔激情通过琵琶声自然流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