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6390字。
2008年湖南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标准 
语    文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进行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真实地反映全体初中毕业生在语文学业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语文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审美情趣。要注重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要注重考查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状况。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二、考试内容和要求
初中毕业语文学业考试的内容应全面反映《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目标。注意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以《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7-9年级)”为依据,全面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状况。为了体现语文素养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应从五个能力层级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蕴涵在其中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考查。五个能力层级为: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语文能力最基本的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灵活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欣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欣赏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包括字词的积累、语文基础知识和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古诗文的积累以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
1.识记 A
(1)准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3500个常用字的读音、字形和基本意义(以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为依据)
(2)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 
(3)记忆并准确默写课文要求背诵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背诵的名篇名句
(4)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文学名著的文学常识,识记课文涉及的重要文化常识
2.理解 B
(5)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3.表达应用 D
(6)正确使用词语(包括常见成语)
(7)辨识、修改常见的病句
(8)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 
(9)基本语法修辞知识的运用
(10)根据要求仿写、扩写、缩写、续写 
(11)在具体交际情境中,理解对方的观点、意图,听出讨论的焦点;根据对象、场合,完整准确、文明得体、有针对性地表达、应对
四、题型示例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2007年株洲市考题)
A.阻挠(náo)   迸发(bèng)  泉水淙淙(cóng)
B.酝酿(niàng) 腼腆(tiǎn)  百舸争流(gě)
C.蜿蜒(wāng)  塑造(suò)   诲人不倦(huì)
D.花卉(huì)   狙击(jū)    恪守不渝(kè)
答案:C
(识记常用字的读音) 
2.人们为讽喻社会现象,往往借用成语、熟语,取谐音换新义,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词语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2005年张家界市考题) 
例:律师——据礼力争[理]
①作家——投笔从融 (   )    ②医生——精益求金  (   )
③局长——坐以待币 (   )    ④小贩——见风使砣(   )
答案:①戎 ②精 ③毙 ④舵
(识记常用字字形,规范、整洁地书写汉字)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见异思迁(变动)  销声匿迹(隐藏)     坦荡如砥(平坦)
B.不能自已(停止)  持之以恒(恒心)     深恶痛疾(凶恶)
C.怨天尤人(责怪)  锲而不舍(雕刻)     君子固穷(本来)
D.锐不可当(抵挡)  无济于事(有益)     心旷神怡(愉快)
       答案:D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4.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语言的精华。(茅盾《白杨礼赞》)
B.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科举时代应试不中)。(鲁迅《藤野先生》)
C.张乡绅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家乡),一向有失亲近。”(吴敬梓《范进中举》)
D.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游来游去)。(《死海不死》)
答案:B
(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特定含义)    
5.结合语境,选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2006年长沙市考题)
A.今年“五一”文化消费成为假日经济的黑马。(黑马:指出人意料的获胜者)
B.“豆腐渣”工程往往是腐败的孪生兄弟。 (豆腐渣:形容质量差)
C.教育厅要求各高校实行阳光招生。(指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
D.为了满足人们健康的需要,厂家纷纷推出了绿色食品。(指绿颜色的蔬菜)      
答案:D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
6.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2007年岳阳市考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