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80个字。
讨论法教学设计的策略
南京市清水亭中学(211102) 胡斌
[内容提要]
学习中遇到疑难、思虑矛盾是思维活动的最好“启发剂”,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让学生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思考和讨论问题。采用有序性原则、无序性原则、随机性原则、有效性原则。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大舞台,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讨论的能力。讨论法教学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关键词]
有序性原则 无序性原则 随机性原则 有效性原则
学习中遇到疑难、思虑矛盾是思维活动的最好“启发剂”,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让学生以研究者和创造者的姿态去思考和讨论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让学生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向活跃状态。课堂给学生提供了大舞台,要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讨论的能力。讨论法教学不仅能启发学生思维,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一、有序性原则。
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备课时精心研究教材,利用计算机网络上网,查询资料。特点是目标明确,讨论过程井然有序。问题的设计,注意突出重点,点面结合。好学生可以帮助差生,从而调动差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讨论,问题设计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把握知识的生长点,一步步把学生思维推向纵深,让学生伴随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获得学习的愉悦,从而学到新知识。
如《愚公移山》一文教学时,先让学生区分易错的地方,“汉阴”中“阴”指什么方向?“毕力平险”中“险”是什么含义?“年且九十”中“且”是什么意思?(愚公是九十岁以上,还是将近呢?)著名的钱梦龙老师检查学生对“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他没有直问“什么叫孀,什么叫遗男?”,而是曲问“有个孩子去帮助愚公移山,他爸爸舍得让他去吗?”学生在笑语中很快找到了解答。这样的提问具有启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稍加思考就能找到答案。再讨论:愚公移山原因是什么?移山目标是什么?移山遇到什么困难?愚公和智叟展开怎样辩论?你从中悟到了什么?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愚公战胜了智叟?神话结尾作用是什么?本文的寓意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