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030个字。
《白杨礼赞》之六大魅力
■江苏滨海 陆可爱
《白杨礼赞》这篇散文思想博大精深,结构严谨完美,艺术魅力非同小可。
把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突出。“神”是作者“礼赞”白杨的根本。“形”是作者工笔细描的白杨树外貌,是作者笔下的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黄土高原。这篇散文能够广为传诵,与它的“神不散”有很大关系。作者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从白杨树赖以生存的“景美”,说到白杨树自身的“形美”,又进而揭示白杨树内在的“神美”,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结构上有疏有密,有散有拢,线索清晰,层次井然,作者淋漓尽致的抒情,一切都让白杨树的神韵风采活现于我们的面前。真是一篇难得的好范本。
象征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象征是一种修辞方法,借助具体事物,揭示某种意义或表现某种精神品质。象征含有象征体和象征义两个因素。在本文中,象征体是白杨树,象征义(或本体)是北方的农民、北方农民中的战士、中国人民抗日的精神和意志。此二者从某种意义上说具有相似性、同一性,这是象征用于本文的重要基础。
欲扬先抑,波澜起伏,跌宕生姿是本文的又一特点。文章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气势宏大,情绪激昂,紧接着该是雄伟壮观的景物“出场”。偏不,作者的高唱转为低调,写观看的“单调”感;而接着“单调”感的,是突如其来的亢奋激情的喷发,犹如一阵锣鼓响过之后,白杨树闪亮登场,它的登场确实“不平凡”,引起作者的惊醒、振奋;再往下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挺直和丫枝聚拢的特点,这是对白杨树的正面描写;下面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又将文章的高潮掀起,四个排比句的气势有如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最后将白杨树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是一反衬,或者说是延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