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100字,共1课时。
《窦娥冤》教学设计 
□杜明星 
  一、背景材料    
  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四册第四单元也选了《窦娥冤》。第四册精选了小说、戏剧、古代散文等文学作品,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文学之旅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和审美水平;第四单元为中国古代戏曲单元,重点是欣赏中国古代戏曲的语言和艺术手法,把握戏剧矛盾和人物形象。该单元由两篇元杂剧《窦娥冤》《长亭送别》和两篇明清传奇《闺塾》《哀江南》组成。《窦娥冤》和《长亭送别》为讲读篇目,其他两篇为自读篇目。这是学生初次接触中国古代戏曲,因此,学习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相关知识以及戏曲艺术的鉴赏方法,从而更好地欣赏本剧的矛盾冲突和戏剧人物。    
  二、教学目标及切入点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整体感知,把握本剧的剧情和结构; 
  (3)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 
  (4)通过窦娥这一形象的毁灭,体味悲剧的含义。 
  2.切入点 
  从“冤”字切入,在品味戏剧语言的基础上,紧扣“冤”字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    
  1.预习 
  (1)认真阅读单元后《古代戏曲鉴赏》一文。 
  (2)诵读剧本至少两遍。 
  2.导入 
  由“起誓”这一特殊生活现象导入课文,随后介绍作者及其生活的时代,让学生了解戏曲所特有的时代内涵和这种独特文学形式的文体特点,从而为欣赏本文奠定基础。 
  3.进入新课 
  (1)检查预习任务“认真阅读单元后《古代戏曲鉴赏》一文”,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检查预习任务“诵读剧本至少两遍”,整体感知,把握本剧的剧情和结构。 
  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进一步把握剧情,然后结合课下注释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本剧的情节梗概。注意区别概述与复述的不同。 
  4.剧本诵读,赏析戏剧矛盾 
  (1)赏析[端正好]和[滚绣球]两支曲子,理解窦娥冤从何来。 
  (2)赏析[倘秀才]和[叨叨令]两支曲子,理解为何“后街里去死无冤”。  (3)赏析“卜儿哭上科,云”部分和[快活三][鲍老儿]两支曲子,理解窦娥为何负屈衔冤。 
  (4)赏析剩下的部分,理解窦娥是如何为自己申冤的。 
  5.研读剧本,赏析戏剧人物 
  通过对窦娥负屈含冤、开场鸣冤和发誓申冤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柔弱、善良而又顽强的女子,为了婆婆自愿负屈衔冤,面对黑暗的社会无可奈何,在迷信上天、抱怨上天的同时,只能把自己的一腔冤屈向天倾诉,希望上天能够给自己申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