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00字。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教案
王洪梅 2007 11 6
【考纲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命题形式】
分析诗歌的表现方法及表达作用
【考点解析】
诗歌的表达技巧: 1: 修辞手法
2: 表达方式
3: 表现手法
一、表达技巧知识列举:
1、常见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夸张
对偶、比拟、双关
排比、对比、反问等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
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对比、借代)
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对偶)
⑷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
⑸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
⑹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常修常见辞格表达效果
⑴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⑵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⑶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⑷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
⑸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⑹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
⑺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2、表达方式
①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 , 声色结合,明暗对比 , 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
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
②议论
③叙述
④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例子自己举)
3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