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800字。《品质》教学设计
□潘胜朋
教学目标:
1、透过三双靴子命运的讲述,让学生体味到靴子高品质背后的伟大人格;
2、通过分析“格斯拉的老主顾‘我’,为什么一次又一次买那么多格斯拉靴子?”这一问题,展现品质的第三层含义:一个人对底层人的同情与悲悯甚至崇敬的品质;
3、通过学习文本,让学生关注身边的底层人,也重视起对人格的塑造;
4、培养学生通过抓细节来解读人物形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文章是如何体现格斯拉兄弟的伟大人格的;使学生从心底生发一种对底层人的同情与敬重。
教学难点:
如何抓住细节,尤其是能串连全文的细节,来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使长文达到短教,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能真正解读好人物形象。
设计思路: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是因为考虑到《品质》在模块、专题中所处的位置。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大家说说,要是你想写出一篇或一部成功的小说,你得从哪些方面下功夫?(明确:人物、环境与情节)为了塑造一个丰满的人物形象,不知同学们会不会支出“细节描写”这么一招来?细节描写,顾名思义,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今天,就让我们通过《品质》来感受细节在刻画人物形象,揭示文本主旨上不同凡响的作用。
设计思路:我很想让学生们从一上课,就能明白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因此,在导入语方面,就不想费周折了。原本我也想过,为了让学生对“细节描写”有更直观的感受,准备举些例子,就如阿城的《棋王》中有一段经典的细节描写:“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但我不想低估学生的能力,因为学生肯定能从“细节描写”字面上了解的八九不离十的。
在我阅读《品质》的过程中,我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就是文中一个有关三双靴子的细节描写。这三双靴子始终贯穿全文,并且这三双靴子的命运与本文主人公(插问:谁?靴匠、格斯拉兄弟、底层人)的命运有着紧密的关联。你发现了吗?三双靴子在文中共出现过几回?给同学们两分钟时间,请从文中划出。
设计思路:我想,对正处于颇具好奇心的学生阶段,“新的发现”确实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
板书:三双靴子的命运,一道底层的光芒
——透过细节来解读《品质》
P42 “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板书:陈列)
P46 “那几双常见的旧靴子已经失去了孤高气派,挤缩在单独的橱窗里了。”(板书:挤缩)
P48 “橱窗里照样陈列着细长的轻佻舞靴、带布口的漆皮靴,以及凄凉的长筒马靴。”(板书:照样陈列) 一、陈列
同学们,三双靴子在文中的的第一次出场,作者用了哪个词来修饰的?(明确:太美观)
提问1.“美观”体现在哪里?(明确:“非言语所能虚荣”“舍不得离开”“簇新的,看来好像已经穿过一百年了”。)
提问2.这样美观的耐穿的靴子是怎样做出来的?(提示:选材、做靴子前量脚及工作量等。)
P44 “他眼睛盯着皮革对我说:‘多么美的一张皮啊’”(注明:让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点出“盯着”“多么”,读出“陶醉”。)
P44 “他就把我的脚放在一张纸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