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910字。  
  《孟子二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名轲,字子舆,邹人,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战国中期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孔子’仁’的学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说,主张以’仁政’来统一天下。孟子还主张’性善’论。
  首先通读课文一遍,扫清文字障碍,了解文章内容。
  一、字
  1、读准字的音
  寡( ) 夫( ) 域( ) 戚( ) 粟( ) 
  2、通假字
  亲戚畔之   畔:pàn 叛,背叛 
  二、解词
  人和   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等。
  域民   域:限制。
  固国   固:使……巩固。
  失道   道:天道,失道就是违背道义。 
  学习本文
  1、本文的论点?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道”指什么?“人和”指什么?二者间的关系?
  “道”指施行“仁政”;“人和”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是克敌制胜的重要条件。而只有施行“仁政”,方能得“人和”,得民心,民心所向,作战就会取得胜利。 
  3、本篇主要是谈战争呢,还是谈政治呢?
  本篇主要是谈政治,是借战争谈政治。孟子借谈战争的取胜条件以阐明他的政治主张,他主张国君要有仁德,施行仁政(“得道”),这样才能“多助”,众人才会归顺,而“天下顺之”,“战必胜矣”,国家才能治理好。 
  4、本篇在论证方面的特点是什么?
  本篇论证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再分别设例证明“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最后再从道理上论证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快速通读课文,掌握生字生词,理解大概内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