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800字。郑伯克段于鄢
ljr834834
教学目的:
1,通过课文的研讨,认识儒家一贯提倡的伦理道德在春秋时代贵族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矛盾斗争中的尴尬地位,认识到它的虚伪性. 
2,通过研讨,鉴赏本文在戏剧性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3,通过课文研讨,鉴赏本文以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刻画人物性格的塑造方法. 
教学重点:人物塑造,特别是郑庄公这个人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作者的褒贬程度 
教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关于"春秋" 
"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这种编年史周王朝和诸侯各国都有,虽然内容不同,一般都称为《春秋》.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极其简括地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14年(前722-481),记事特别简单,类似新闻标题.孔子为了维护周王朝的奴隶制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名定分,巩固最高奴隶主政权,使"大一统"局面恢复安定.他的这种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笔法表现出来. 
二,关于"左传" 
1,关于"传" 
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就是"传". 
2,《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比《春秋》多十三年. 
3,前人多说《左传》不传《春秋》,因为《左传》的文笔富艳浮夸,其详载历史的本末及有关佚闻琐事,太过细致,有如文学作品中的小说,违背了"春秋大义". 
4,《左传》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既有民本,爱国等进步思想,也包含封建伦理观念,正统等级观念等在今天看来落后的思想. 
5,《左传》叙事详细完整,故事性强,善于用极少的笔墨来刻画人物的细微动作和内心活动,使人物个性化. 
6,司马迁,班固都说作者是左丘明,班固并说左丘明是鲁左史,大多人认可这个说法. 
三,关于《郑伯克段于鄢》 
1,史学,文学的经典名篇,《左传》的首篇,《古文观止》的首篇. 
2,作为一个标题,一句历史大事记,这标题交代故事的主要人物,故事本身,地点."郑伯在鄢地打败段",看似平常但我们若想想,郑伯与段是嫡亲兄弟,"鄢"又不在郑国境内.这些问题,就感到这个故事不是那么简单. 
3,在课文的第五节这么一句话:"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这段话解释经文何以如标题这样记的原因. 
4,孔子是一个保守的人,他一生主张克已复礼,要恢复以前的"礼",要恢复那"伦理",对当时道德论表的感慨深恶痛绝.《左传》顺承此意,本文就写了一国君家庭内部的矛盾斗争,再现了当时统治阶级为争权夺利不顾伦理道德的情形. 
5,作者在这篇文章中究竟赞扬了什么?遣责了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 
四,布置阅读 
1,朗读课文不少于5遍. 
2,参照注释,弄懂全文的意思,理解作者的意图. 
3,产生的疑问,写在纸条上汇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