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题,约8500字。2006年全国各地模拟卷诗歌鉴赏题选编(三)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8分)
江雪 柳宗元 雪 罗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两诗题中都有“雪”,但构思有别。柳诗 ;
罗诗则由“雪”及理,重在议理,“长安贫者”的形象,是诗人议事论理的根据。
(2)两诗都以“雪”为表现对象,但表现的思想情感不相同。柳诗通过塑造“簑笠翁”的
形象,寄托了清高孤傲的人生态度,抒发了自己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和坚持理想绝
不趋势媚俗的坚定意志。罗诗则 。
1.(1)(柳诗)由“雪‘及人①,重在写人②,“簑笠翁”的形象③,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写照)4。(4分。四个要点,写对一个给1分)(2)(罗诗则)通过议论“丰年瑞”的话题①,揭露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②,表达了对饱暖无忧的达官贵人的厌憎③和对饥寒交迫的贫苦百姓的同情④。(4分。四个要点,写对一个给1分)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6分)
书 愤 陆 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①久,忧愤张巡嚼齿②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苏武餐毡:苏武厄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泯。(事见《苏武牧羊》)。
②张巡嚼齿:唐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后城破被俘仍骂敌不止,最后竟嚼齿吞舌,不屈而死。
(1)试分析作者用苏武和张巡两个典故的作用。 (3分)
(2)文中“只凭天地鉴孤忠”一句,有人分析说由此可见作者对朝廷失去了信心,只好让天地来鉴别自己的一片忠心;也有人说是他对朝廷的怨恨,朝廷不重用自己,使自己一生空过了。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2、(1)表明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不减他们二人,有天地可鉴。 表现了诗人满怀壮志和一片忠心而不被理解的愤懑之情。 (2)本诗没有涉及“对朝廷失去了信心”的意思,只是谈自己对朝廷的忠心。学生如果有别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据亦可。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瑞鹧鸪 张元斡(南宋)
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馀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
(1)这首诗多处化用前人诗句,请列举出其中的两处,指出作者,并选择一处分析其思想内容。(3分)
答:
(2)“风光全似中原日“一句中最有表现力的是哪一个字?请说出理由。(3分)
答:
3、(1)“白衣苍狗变浮云”语出杜甫的《可叹》“大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化用此诗反映了时事的变幻莫测。 “好是悲歌将进洒”语出李白的《将进酒》,抒发了词人对在政治上横遭迫害的愤慨。(3分)
(2)“似”表达出景物依旧,人事已非,抒发了诗人对中原风光的思念和对山河破碎的限痛惜。(3分)
瑞鹧鸪
彭德器出示胡邦衡新句次韵
张元幹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
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馀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
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
此词小序极为重要,它点出了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胡铨(字邦衡)贬到新州以后,继续写了一些慨叹国事的词作。这些词作通过彭德器传到了张元幹手中。他读后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和韵词。
词题中的彭德器,生平事迹不详。据胡铨《澹庵先生文集》卷十二《与彭德器书》中称“德器学士”,又云“吾友平生磊落”,知其为胡铨好友。彭德器又与张元幹交游唱和,元幹《芦川归来集》中有《病中示彭德器》、《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