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700字。江西省2007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
九江市教研室 张青云
一、2007年江西试卷总体评价:
总体而言,2007年高考江西卷,落实了《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切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体现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彰显人文,侧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测试,命题形式不偏不怪,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1.人文色彩浓郁
2007年高考江西语文卷,人文色彩浓郁,语文特性突出。材料使用具有教育意义和文化含量。科技文阅读材料第一次使用社科文。材料《书斋》介绍了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介绍了书斋的历史演变、功能以及发展趋势。这对现在的青年学生无疑具有精神提示及引导意义。选材摒弃了多年来令高三师生头痛的自然科学文,是让广大师生拍案叫好的事。文言散文阅读《催科》充满人本主义精神。现代文阅读《泰山很大》从文化的角度写泰山,新颖而深刻。上述选材重文学性,使语文学科特性得到回归。命题作文“语文,心中的一弘清泉”“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是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好题,它以高考作文的形式带指令性地促使考生乃至社会反思语文教学的意义及影响等。
2.变化隐含信号
高考语文江西卷基本继承了去年的格局,保持了相对稳定:(1)结构,语言基础知识基本能力、阅读、写作三大块不变;(2)题数,共七道大题不变(语言基础知识基本能力2,阅读4,写作1),22小题;(3)分值,客观题共36分,主观题共114分。
具体变化有两点:
①内容变化最大的是作文题。今年高考语文江西卷作文题“(一)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二)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改变了多年来话题作文的命题思路,变为命题作文。说明命题人员对话题作文的弊端已有充分的认识,而对文体、审题等基本语文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提醒我们在以后的高三复习中要特别关注文体训练,尤其是议论文和记叙文。
②设题角度力求逃逸应试套路。今年小阅读材料选择社科文,就是要避免纯粹的应试技能考查,从而使语文味在高考中得到体现。诗歌第二小题说“(2)两位诗人一位说‘一片伤心画不成’,一位说‘谁谓伤心画不成’。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就是迫使考生进入文本,而无法套用现成的做题套路。
3.语基不求创新
05年全省试卷抽样平均得分94.12分(得分率63%),06年全省试卷抽样平均得分89.29分(得分率60%),07年全省试卷抽样平均得分87.58分(得分率58%),难度看似加大,实际上是作文改卷比往年压低了分数所致。前两年高考中频频出现新题型,往往让人耳目一新,如03年全国卷的改写提示语;04年全国卷的拟写公益广告词、对对联;05全国卷的提取关键词、写请柬、给主题写宽对。但今年在这方面似乎缺少“亮点”,显得平淡朴实。一些题型甚至给人以“复古”的感觉,如20小题语用题,考查“是”字句的强调句型变换,在89年高考中就出过,而语文基础题都是考生常见题。这就提醒我们不能被轰轰烈烈的题型创新所迷惑,经典的题型对于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仍有着重要的作用与价值。
附:江西省2005—2007年高考语文选择题抽样成绩比较表
大题号满 分平 均 分难 度 值
07年06年05年07年06年05年07年06年05年
一1515188.48.169.160.560.540.51
二99124.986.068.310.550.670.69
三1212126.486.17.0740.540.510.65
注:本表数据由省高招办机读组及省高考阅卷语文组供3000份抽样统计。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社科文阅读是对语文本义的回归,本值得高兴,但实际得分却较自然科学文更低,这说明学生已沉溺于做题技巧却忽略了语文素养的积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