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37张,含朗读及图片。
兰亭集序(王羲之)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
2、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王羲之的书法导入,展示书法图片。
魏晋时期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被称为“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 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
二、作家作品简介
1.王羲之简介:
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为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经父亲传授笔法论笔论。少时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锺繇等名家书法,又在洛阳看到蔡邕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创造了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体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展示王羲之书法的图片,感受其“游龙惊鸿”的魅力。
展示“兰亭三绝”图片:“君民碑”“父子碑”“祖孙碑”
2.《兰亭集序》的由来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初渡浙还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名士们分坐在溪水两旁,饮酒赋诗。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有关“序跋”
序也写着“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书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
三、研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掌握下面词语。
修、盛、信、虽、以为、所以
2.概括内容要点。
兰亭盛况
3.作者的内心感受是怎样的?
信可乐也。
4.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
从时间、地点、目的、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受等方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