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小题,约12160字。
山东省淄博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摸底考试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将第I卷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第II卷答案用黑色签字笔答在答题纸规定的区域内,考试结束后,超出规定区域的答案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题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直接写在试题卷上。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第II卷第六题为选做题,考生须从所给(一)(二)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能全选。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枝柯  坎坷  苛求  百舸争流            B.蠕动  儒雅  糯米  孺子可教
       C.渎职  赎罪  案牍  穷兵黩武            D.寒暄  喧闹  萱草  煊赫一时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校勘  杂糅  撕打  郑重其事            B.蕴藉  梦魇  杜撰  潜移默化
       C.桎梏  坐阵  寥廓  器宇轩昂            D.隐晦  贸然  泥淖  浮想联篇
3.依次填人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播出后,众多专家的精彩演讲,使广大电视观众进一步_____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②我国国情和党情的深刻变化启示我们,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________增添新的活力。
       ③无论是奥斯卡还是格莱美,还是金球奖,它们在奖项的公正、公平和公开性上,都 ______着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艺术准则。
       A.领略 机体 固守 B.领悟 肌体 固守 C.领略  肌体  恪守D.领悟  机体  恪守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牙买加运动员鲍威尔在国际田联大奖赛意大利站上创造了9.74秒的新百米世界纪录,圈内人士对新世界纪录质疑,怀疑其服用兴奋剂的疑问不绝如缕。
       B.大腕云集、娱乐名人竞相亮相是该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但没有我们的鼎力相助,引起这么大的轰动也是不可能的,可没想到导演竟对我们如此冷漠。                           
       C.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不尚雕琢,浑然天成,如行云流水,令人赏心悦目。
      D.登上山顶,遥望江水从苍茫中迤逦而来,又奔流不息地融人苍茫的远方,真有一种回肠荡气的感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建设新农村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资金和人才,农民工返乡创业,能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流向农村,将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
       B.油荒引发的节油比拼已在各种重型卡车品牌之间展开,开发节油重型卡车已成为国内该类企业当前的主流产品。
       C.故宫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D.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不断地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终极目标。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国语》为何不是“经”书?
在众多与经书相关的典籍中,《国语》一直与《左传》内容相表里,且成书年代相近。但始终没有成为“经”。周予同先生认为“经”有三个特点。首先,“经”是中国封建专制政府“法定”的古代儒家书籍,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和统治阶级的需要,“经”的领域在逐渐扩张,从“五经”扩大到“十三经”。其次,“经”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古代儒家的书籍。它不仅为“法定”,而且是从所有合法书籍中挑选出来的。后来儒家编著的书籍,固然不称为“经”,就是秦汉以前的儒家书籍,不是得到孔子“真传”的,也不能称之为“经”。再次。“经”本身就是封建专制政府和封建统治阶级用来进行文化教育统一思想的主要工具,是封建专制政府培养提拔人才的主要准绳,被称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合法的教科书。这三个特点.是书籍成为经典的标准。在“经”的领域扩大到“十三经”的过程中,封建专制政府的法定始终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儒家思想,第三是孔子。
至于《国语》,不能成为“经”书,最重要的是它不是解《春秋》的。思想上,柳宗元《非国语》云:“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但《国语》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很多内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