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110字。
中考名著新题热点手牵手
近几年来,名著知识成为各省市中考语文命题的一大热点,笔者认真查阅了2007年部分省市一百多份中考语文试题,几乎每份试卷都有对“名著知识”的考查,可见,名著考查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但名著知识包罗万象,浩瀚广阔,当面对试题时,考生如何“临阵待命”呢?
一、主要考查内容
顾名思义,名著知识就是中外名著里所包涵的知识点,如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写作特点、语言,以及简单的故事情节等。一般情况下,中考语文大纲都会规定所要考查名著的范围,如《骆驼祥子》、《名人传》、“四大名著”等中外名著都在命题的范畴。
名著试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名著中某个故事情节的复述;将作者、人物与相应名著对号入座,或节选名著中某段话要求写出文章出处;简单扼要地评价名著人物的性格特点、命运,对名著中的语言进行评析,分析名著中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包括象征(托物言志)、抑扬先抑、对比、衬托等等。
二、新题型展示
例1(2007年广东省).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A)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
(B)冬天又来到,从沙漠吹来的黄风一夜的工夫能冻死许多人。听着风声,祥子把头往被子里埋,不敢再起来。直到风停止住那狼嗥鬼叫的响声,他才无可如何的起来,打不定主意是出去好呢,还是歇一天。他懒得去拿那冰凉的车把,怕那噎得使人恶心的风。狂风怕日落,直到四点多钟,风才完全静止,昏黄的天上透出些夕照的微红。他强打精神,把车拉出来。揣着手,用胸部顶着车把的头,无精打采的慢慢的晃,嘴中叼着半根烟卷。一会儿,天便黑了,他想快拉上俩买卖,好早些收车。懒得去点灯,直到沿路的巡警催了他四五次,才把它们点上。
19.以上两段文字选自中国现代著名作家( )的小说《 》。20.A段写样子意气风发,B段写祥子萎靡不振。请根据小说的内容,说说哪些大事导致祥子“萎靡不振”。21.请以选段中的语句为例,简析作品语言的一个特点。
【应考策略】:这道试题是近几年来中考名著类知识的又一创新题型,它改变了以往名著知识命题的趋势,摇身一变,成了“名著阅读题”。考查内容除了简单的识记知识外,还要考生通过阅读名著选段,提炼出有用的信息,并以选段的语言,去分析整部作品的语言特点。考生在解题时首先要审清题干,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题干中梳理出答题的要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作答。其次,结合题意,细读琢磨选段,带着梳理出来的问题进行阅读,逐题击破,尽可能从文段中找出答案。最后,进入作品,概括归纳答案。有些题的解答,单纯依靠选段的内容,是无法完成的,因此,考生又得深入整部作品,从作品的宏观角度上去作答。
解析:第19小题,考生通过阅读选段,因为选段中有“祥子”等字眼,因而考生可轻松地答出《骆驼祥子》。第21小题,通过仔细审清题干后,考生会发现此题的答题要点是“作品的语言特点”,抓住这个答题要点后,就应认真阅读选段内容,从选段中找出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