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960字。
2008高考复习:综合性语言表达试题备考
周京昱
例1——多项考点的综合
请在“家园”和“思念”中任选一个词;仿照下面示例的形式写三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写法,三个句子的内容有内在联系。(2006全国甲卷)
示例: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示例)①家园像熟悉的挚友,宽容我们一次次地不辞而别。家园像渊博的老师,教给我们善待自己、不忘根本。家园像亲爱的妈妈,抚慰我们因少不更事而屡次受伤的身体与心灵。
②思念像一滴水,上演着人情的迸溅与风干。思念像一阵雨,飘洒着人世的喜悦与惆怅。思念像一条河,涌动着人类亘古不变的激情与感伤。
《考试大纲》上所开列的考点是各自独立的,而这些考点化作具体的题目又常常彼此勾连、共同作用。这就使语言表达试题从一题一考点的“一元试题”发展到一题多考点的“复合型”试题。
例1,其综合性在于将“仿写”、“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和“扩展语句”三个考点结合起来。因此,必须:(1)认真研究被仿对象的表达特点;
(2)熟练掌握比喻、比拟等修辞的运用规则,如拟定喻体、找寻拟人或拟物的“对应物”;(3)做好围绕核心词扩展的组织工作,使三句“内容有内在联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意思。
多考点综合的“复合型”试题,是目前高考命题的热点。2007高考全国乙卷试题第20题以“梦想和现实”为内容,仿照例句“太阳和月亮”,采用比拟和对偶的修辞进行扩写,便属于此类试题。所以说,对每个考点稳扎稳打,由“一元训练”走向“多元训练”,是语言表达主观性试题备考的必由之路。
2008奥运会火炬上的祥云图案,寓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之意,请以“祥云与奥运”为内容,展开想象,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不超过50字。(6分)
例2——多种素质的综合
学校举行“我最喜欢的一篇高中语文课文”的推荐活动,请你填写下面的表格,推荐一篇课文。要求表述简明连贯,突出课文特点。(2005全国乙卷)
课文题目
推荐理由(不超过50个字):
一座轮椅,一次等待了四百年的约会;一座祭坛,一个生生不息的精神家园。《我与地坛》,以信徒心怀与哲人语言写就,堪称经典。
简析
无论孩子还是成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水平受制于三个因素:
一是知识储备。面对某个话题,有些人能够侃侃而谈,有些人却插不进嘴,只能做听众。除了口才之外,很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个领域中,有些人有着广博的知识,有些人对此一无所知。语言表达,说些什么,和知识有关。
二是思维水平。有些人说起话来条理清楚,逻辑性很强;有些人则颠三倒四,想起什么说什么。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若要把话说清楚、写清楚,先须将问题想清楚。想好方能写好,是语言表达应树立的观念。
三是表达技巧。有些人说起话来好听,别人爱听,除了上述两个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技巧的问题。大家都说同一件事,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常常能使用一些技巧将其说得动听、富于美感。作为高考的语言表达试题,讲求文采,追求精彩,便是对表达技巧的考查。
例2是一道实用写作试题。“课文特点”属知识性内容;推荐词须有感染力、感召力,这牵涉表达技巧问题;而选择最佳角度切人,选择最佳表达方式将话写顺畅,则是思维问题。答案示例,从知识性上说,它是只属于《我与地坛》的,没有一句空话,不可能将其改换另一个篇名而适应于一切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