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教案约5540字。
让语文在快乐中航行
————《孔乙己》说课稿
黄梅县八角亭中学  孙 伟 雄

一.文本解读
孔乙己“进入”中学语文课堂已有多年,也算是一位“公众人物”了。他善良,但不够本分;他贫困,但有迂夫子的酸性;他倍受欺凌,但能自我安慰;他穿“长衫”,满口“之乎者也”,但已经没有了读书人的人格与尊严;他活着,只能使咸亨酒店“充满快活的笑声”:他死了,只换来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死了吧”。小说《孔乙己》篇幅不算长,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悲剧的命运和当时社会文化背景,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以及封建文化教育的檄文。因此,根据单元目标提示——学习本单元要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感受“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上;把透过孔乙己的故事,探索小说的主题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三点: 
(1)感受孔乙己的人物形象,能联系小说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2)品味小说中富于表现力的语句,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3)领悟小说中蕴涵的深沉的批判力量,能感念社会的进步,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 教学设想
课堂教学永远要关注的两个维度,一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二是“通过什么途径达成目标”。为此,我根据九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学生个体活动,学生间的活动,师生间的活动,使学生“动”起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是策划者、是组织、调控者,是引领者,是在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中寻求平衡、不走向两个极端的人。
课文教学,计划实施两课时:
第一课时实施“导”、“填”、“品”三环节,
第二课时实施“演”、“探”、“写”三环节。
三、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并发放字词积累卡片、制作《孔乙己小档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字词积累卡片
四.过程实施
(一)导——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播放《孔乙己》影片剪辑。)从同学们的脸上,我看到了大家在同情这个可怜的人。这个可怜的人,就是鲁迅笔下一个最鲜活、最典型的文学形象——孔乙己。孔乙己为什么有着这样不幸的遭遇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孔乙己》,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因为小说描写的是晚清时期的生活,学生知之不多。采用影视片段播放的方式,穿越时空,在哀伤的音乐、凄惨的形象中感知人物的命运,一下就深深的打动了学生,直观,激趣,缩短了文本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填——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