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课件共12张,教案约1420字,教学案例约3150字。
    《甜甜的泥土》教学设计
                湖北省竹山县田家中学:魏华
学习目标:
1.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2.能仔细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朗读和揣摩中把握人物的命运,理解小说的主题。
教学重难点: 
1.能仔细地揣摩人物的心理,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准确地分析归纳本文的主题。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
1、听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导入
2、看广告,谈体会。(你喜欢这个广告吗,为什么?)
广告的确有些夸张,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两罐饮料实在算不了什么,为什么在我们开来夸张过度的情景,在小明身上发生就显得合情合理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找出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
2、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概述。
3、(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或短语,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妈妈和怎样的小亮。
甜甜的泥土,           的妈妈,         的小亮。
(2)阅读、思考、。
(3)大组交流、教师点评:(“慈的妈妈,可怜的小亮”,“忧愁可怜的妈妈,懂事可爱的小亮”,“自责的妈妈,幸福的小亮”。 “心酸的妈妈,幸福的小亮。” )
“几位同学分别说了自己的初步体验,到底谁的感知更完整准确些呢?下面让我们来再读课文,再深入地感受人物的形象……。”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妈妈给孩子送来一包奶糖,本来是件很普通的事,可这包奶糖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番滋味,下面就让我们仔细品味小说,一起去咀嚼这种滋味。
 (1)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语段反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验到了怎样的滋味。
(2)品味、交流
(3)教师小结:(老师让一生朗读,让另一个学生谈谈听出了怎样的感情。在学生品读揣摩过程中,老师对学生朗读进行指导。模仿作品中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揣摩作品中人物的感情进行朗读,通过朗读时语气、语调的变化、
《甜甜的泥土》教学案例及反思
竹山县田家中学  魏 华  李钢珠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小小说,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仍具有小说的一般特点。小说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小说文字优美,文笔细腻,特别是新奇的立意,惊奇的结尾,值得玩味。
教学设想:
    从课文整体感知入手,明确小说三要素是基础,品味小说语言,体会母子深情是重点,探究结尾惊奇是难点,三大板块层层推进。
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积极思考,自由说话,主动说话,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让文学作品的意味充盈课堂。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母子深情。
    2、品味语言的清新自然和笔法的细腻。
    3、学习巧妙的构思。
    重点:体会母子深情
    难点:学习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
一、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学生欣赏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
师:这首儿歌表达了儿童怎样的情感?
生:对母爱的渴望。
学生欣赏“旺仔牛奶”的广告。
师:你们喜欢这则广告吗?为什么?
生1:喜欢,它表现出了伟大的母爱。
生2:喜欢,这位母亲对她的孩子太好了。
师: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不知唱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一则夸张过度的广告,我们大家都喜欢,发生在小明身上就显得合情合理。为什么呢?是因为母爱,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黄飞的《甜甜的泥土》,感受母子深情。
二、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
    师:首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朗读课文,找出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并概括文章内容。
(生朗读课文)
师:课文读好了,贯穿全文内容的线索是什么?
生:一包奶糖。
    师:很好,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生:王小亮过去的妈妈送给王小亮一包奶糖,表达了母亲对他的爱。
    师:看来,这篇文章是表现母爱主题的。
    师: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呢?
    生1:文章写得太感人了,王小亮妈妈太伟大了。
    生2:我们都有父母的疼爱,可王小亮却父母离异,太可怜了。
    生3:王小亮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因为有很多人在关心着他。
    ……
    师:大家刚才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王小亮在生日之际,感受到了来自母亲、老师和传达室老头的爱心。只要有爱,就会撑起一方美丽的天空,这个世界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加美丽。
三、精读课文  分析探究
    师:这是一篇小说,有必要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小说的三要素是指哪些呢?
    生:人物、情节、环境。
    师:关于文章的情节,你能分别用两个字概括出来吗?
    生1:我概括的是:送糖、吃糖、埋糖、化糖。
    生2:我概括的是:送糖、尝糖、埋糖、挖糖、融糖。
    师:两种概括都有道理,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师:人物在怎样的环境下活动的,有什么作用?
    生:第1段“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
    师:有什么作用呢?
    生1:这句话表明天气很冷,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
    生2:“残雪”为下文写把奶糖埋在雪中伏笔。
    师:把他们两人的回答综合起来,就比较完整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