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480个字。
神龙见首不见尾
走近“玄之又玄”的老子
(太原任锐)          
老子生平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约生活于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1年之间,老子的父亲是周朝的下层官吏,使老子具有少年时期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后来他成为周王室守藏室之史,(相当于周朝国家图书馆馆长)征集、保管进而饱览了周王朝及诸侯国的典籍,为他创立学说奠定了基础。春秋末年,周王朝内乱,老子弃官西去,经函谷关,关令尹喜慕其大名,强留著书,遂留下五千言《道德经》。后出关,不知所踪。
老子论著及思想
老子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这本书名叫《老子》或《道德经》。是老子思想的结晶。全书采取韵文体,约五千字,分上下两篇,共八十一章(依王弼注本)。其中阐释了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朴素辩证法思想,重点阐释了老子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 "道"。  这是一本微妙费解的书,文笔极其隐晦,可有许多不同的解释。         “道”这个主要概念通常被译为“方法”或“道路”。但是这个概念有点儿含糊其辞,因为《道德经》本身一开始就说:“‘道’,说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叫得出的,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但是我们可以说,道的大体意思是“自然”或“自然法则”。
《老子》提出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不可认识的精神性的存在。
老子的谋略思想表现出如下两个特点,一是效法自然,无为而治。二是注重利用事物的反面。所谓效法自然,就是本乎事物的本性而不自逞才智,自恃刚勇;以守愚为智,以虚弱为强。“无为”就是不做任何违反自然规律、有损道德规范、违反社会法则,有害众生的事。但这里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所谓利用事物的反面,就是根据矛盾转化规律,欲达其正而先得其反。老子认为,万事万物的演变是一种不朽的循环,只有掌握了物极必反,势强必弱的转化规律,以柔克刚,以曲而取,才能无往而不利。
关于处世,老子有“三宝”之说,“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不天下先”,老子把慈爱、俭省、不敢为天下先视为为人处世应永远保持的三种“宝”,因为慈爱使人勇敢,俭省则蓄精积德而应用无穷,从而能致宽广。不敢为天下先,才能有所成就,为万物之长,这样就不受人注目,不受人攻击,因则能在人生争战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与“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