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共42张,教案约3800字。 教学过程呈总分总式的教学模式。第一环节与最后一环节为导入和结束,并首尾呼应,中间安排三大板块,呈递进式。形成“篇”的感知——“句”的揣摩——“神”的领悟这一过程,使整堂课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你是谁?为了谁?
——《信客》教学创意
Wsd444
一、教学创意
《信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出自当代著名散文家余秋雨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作者故乡浙江余姚,离上海比较近,20世纪初就有不少人去上海谋生,当时邮政业务尚未普及到乡村,城乡之间通讯需要专人担当,于是有了信客这种特殊职业。文中写了两代信客的命运, 老信客因私裁客户的一条红绸失信于人,自感“名誉糟蹋了”, 干不下去了,找到年轻人,年轻人最终不好回绝,当了第二代信客。信客任劳任怨,诚信无私,善良宽容,受到人们的敬重。全文赞美了他们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学习信客这个普通小人物身上的伟大精神,而且要引导学生揣摩佳句,学习质朴典雅、精辟畅达的语言,提高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知识的经验,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课标还强调语文学习活动的生活化、挑战性、开放性,让学生自主、生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为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以三个主活动串起整个课堂,让学生在一次一次轻松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接受教育,提升能力。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口若悬河, 津津乐道,只是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并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而学生呢,先是走进文本,多番解读,多层次对话,真正静下来沉下去,体悟语言精妙,感受人格魅力;再走出文本,联系生活,接受灵魂的洗礼与情感的熏陶。
我设计的三个主活动是:
1、以填写信客人物档案的形式寻读课文,就课文原有的信息入手填写档案,从而把握文本内容。
2、以模拟信客与老信客对话或记者采访信客的形式解读文本,走进人物内心,感受人物高度精神境界。
3、拓展文本,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信客,学习他们平凡而又伟大的精神,为学生来一次精神大洗礼。
鉴于此,自然地形成了如下教学思路:
①创一番心动情境(即导入)
②阅一段凄美人生
③赏一些感人佳言
④赞一种高尚品格
⑤扬一股浩然正气(即结束)
二、教学思路
(一)创一番心动情境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导入。)
具体环节如下:
1、预备铃响播放歌曲《为了谁》导入新课。
导语是这样设计的:这首歌曲是用来赞颂在98年抗洪抢险中的解放军官兵们,他们是最可敬的人。今天,老师要将这首歌送给另一类人:《信客》,(出示课题)因为他们也是可敬的。他们的职业平凡而伟大,他们的精神感天又动地。(明确本课教学内容)
2、介绍作者余秋雨和文章背景资料(多媒体展示,生读记)
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以歌曲铺垫本堂课的感情基调,即“感动、深情、赞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促使学生尽快的进入角色。
(二)一、走近信客,阅历凄美的人生。
具体环节如下:
1、教师提出:信客是我们的主人公,那么他有哪些遭遇,他是怎样一个人呢?这是我们首先要了解的。老师设计了一个信客档案,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捕捉重要的信息来填充档案的内容。当然,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比如说“姓名”,同学们可以根据信客的职业和性格特点,给他取一个合适的名字,表达你对他的感情和美好祝愿。
2、多媒体展示:信客档案
姓名: 职业:
身体状况: 收入情况:
工作内容:
最高兴的事:
最痛苦的事:
最敬重的人:
座右铭:
3、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就文中捕捉的重要信息来填充档案内容,并强调:有些问题是开放性的,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比如说:姓名,同学们可根据它的职业和性格,给他取一个合适的名字。
4、学生完成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拔:
如:在谈到信客姓名时,也许有的同学会取名为“孙默献”,因为“孙”和“顺”谐音, 希望他在途中顺顺利利;而“默献”就是默默奉献的意思,他就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还有的会叫他“程信”,因为“程”和“诚”谐音,表示他是一个非常诚信的人。
而在说到最敬重的人是谁时,答案也许会高度一致,因为文章最后一段写到“根据他的遗愿,他的墓就筑在老信客的墓旁”。信客将要去陪伴孤苦了一生的那个令他一直敬重的人。
5、结合档案,用一句话概括你心目中的信客。
学生可能会说:“他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他是一个一辈子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他是一个善良厚道、任劳任怨的人”、“他的胸怀很宽广”。
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受主人公形象,并突出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展示阅读成果,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走进字里行间,品读感人片断,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音乐响起
具体环节如下:
1、教师的过渡语:同学们说得很好,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尽管时常饱受职业病的困扰;尽管收入永远和付出不成正比;尽管有时还要蒙受无端的猜疑、诬陷、欺凌,但他牢记老信客的教诲,诚信无私、从不雁过拔毛、见利忘义;心胸宽广,所有苦、累、辛酸、委屈都默默承受。他用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这是一个多么朴实感人的形象。你们在阅读过程中一定也遇到了许多震颤你心灵,让你感动的语句和片段,下面请你们自由地、小声地、深情地朗读。
2、学生划出感人佳句,作圈点批注,写出感动理由,并深情朗读。
3、集中交流,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