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300字。
 花未眠教案
教学目标:
一、 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二、 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三、 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 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 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一座平常普通的小屋,在李乐薇那里,竟然成为她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作品。可见,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生命是一条亘古长流的河,生命是一首古老而年轻的歌。古往今来,无数大师用智慧诠释生命,解读自然。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沿着这位伟大的思想者的踪迹,去追寻生命,叩问生命。
二、简介作者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托养。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小说《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国》(1937)、《千只鹤》(1951)、《古都》(1957)等。它们“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川端康成继承了大和民族文学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人说鲁迅的文学如青铜器,张爱玲的是细致珠宝,沈从文的如明月流水,至于川端康成,有人说如青花素瓦,有人说像磨砂玻璃,透明而又迷蒙,你的感受呢?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提问:我们阅读的哲理散文较多的是谈的人生问题,如《我与地坛》的第一部分,表达的是作者对生死和生命的感悟,而《花未眠》写的好象不是人生范畴的问题,是什么呢?
     明确:《花未眠》表现的是美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人们感受美——自然美的能力。
(一)
1、是什么引发了作者的感慨?(动情点、 感悟点) 
   明确:“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2、作者由花未眠引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感叹?
明确:
①“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类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正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而自然美则是无限的。”
②“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
3、怎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 
明确:“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理解下列句子:
(1)“花在夜间是不眠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可我仿佛才明白过来”,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说盛放的海棠花的美含有一种“哀伤”?
 明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