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070字。
吉林省实验中学2007-2008学年度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试卷
第Ⅰ卷(30分)
(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选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肇始(zhào) 祈福(qǐ) 霉菌(jùn) 戕害(qiāng)
B.联袂(mèi) 纤弱(qiān) 惬意(qiè) 拙劣(zhuō)
C.札记(zhá) 窈窕(tiǎo) 畏葸(xǐ) 温驯(xùn)
D.擢升(zhuó) 否泰(pǐ) 濒临(bīn) 绯闻(fěi)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踯躅不前 鞠躬尽瘁 无计于事 赍赏
B.夙兴夜寐 江天寥阔 饱经苍桑 战栗
C.理屈词穷 修茸一新 如愿以偿 阴庇
D.神志不清 有目共睹 以逸待劳 羁绊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双人舞的默契主要表现在舞者艺术感悟的心有灵犀上,一方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会得到另一方的反馈与回应。
B.信息化成本居高不下,不能将责任归咎于某一方,这是各方利益相互纠缠和信息化不对称造成的结果,其中任何一方都孤掌难鸣。
C.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这一不容置喙的事实,各国政府积极应对,制定政策法令,进一步减少和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保护自然环境。
D.公共建筑之所以成为耗能大户,在于设计部门、施工单位和用户缺乏科学的用能意识,他们只关注冠冕堂皇的外表,而不考虑建筑能耗。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进入夏天,气候炎热,人体消化液分泌减少,胃酸浓度降低,宜多吃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忌少食生冷寒凉、辛温燥热之物。
B.为了提高收视率,某电视台报道无中生有,编造了一些黑加工点以废纸箱为原料制作小笼包出售,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具恶劣的影响。
C.这部文献片中,选取的历史影像资料涵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到今天的和平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
D.中国扶贫基金会发起了“行村寻访助学”活动,旨在进一步宣传国家助学政策,调查偏远地区的政策落实情况,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科技文,完成5—7题。
此“春秋”,彼“春秋”
春是播种的季节,秋是收获的季节。于是,在重视农业生产的先民那里,“春秋”成为一年的代称。比如为了形容蟪蛄这种小生物生命短促得还不到一年,《庄子·逍遥游》中就说“蟪蛄不知春秋”。人世间的时光以年作为计算单位,于是“春秋”从指一年的时间引申为泛指光阴、岁月。
由于和时间的密切关系,“春秋”也和历史产生了某种联系。在《史记》出现之前,古代的史书基本上是编年体的,即按年代来编写,所以“春秋”成为编年史书的通称,像东周时期各诸侯国的史书一般就被叫做“某国春秋”,这种用“春秋”作编年史书书名的习惯一直流传后世,比台汉代陆贾的《楚汉春秋》、赵哗的《吴越春秋》,北魏崔鸿的《十六国春秋》等等。在所有的以“春秋”命名的史书中,孔子据鲁史编撰的《春秋》毫无疑问是最为著名的,此书被奉为儒家的经典,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必读书,“春秋”这个词也几处成了它的专称,一提到“春秋”,人们,尤其是读书人首先想起的多半是它,它所反映的时代也因此而被称为“春秋时代”。
和孔子的《春秋》相关的还有“春秋笔法”、“皮里春秋”等词。古代的经学家认为孔子作《春秋》,每用一个字必定寄寓了褒贬之意,比如臣子谋杀君主、儿子谋杀父亲,孔子就会用“弑”字而不用“杀”字,以暗示对这种以下犯上的行为的谴责,这种较婉曲但据事记录的写史手法被称为“春秋笔法”或“春秋笔”。后来“春秋笔法”这个词的适用对象并不仅限于史书,而是扩展到形容其它的曲折且意含褒贬的文字。“皮里春秋”往往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据《晋书》、《世说新语》的记载,晋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