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2160字。
让作文教学“舞蹈”起来
(2007年11月3日于鸡西)
山东省莱芜市花园学校毕淑娟
老师们,今天能够有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对我来说应该说是一次挑战,同时又感到非常惶恐。怎么说呢,因为自己在作文教学方面没有刻意地去研究,虽然有一些比较成功的尝试,但总觉得有些稚嫩,有些肤浅,有些不成体系。好在,我这个人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一些做法拿来与人交流,我觉得让同行评判、质疑是一件快乐的事,是一个自我锻造、自我成长的好机会,所以,现在我就有勇气在诸位面前丢脸了。
作文,一向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制胜中考的关键所在;作文,往往又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金牌令箭”,大凡在政界上有所建树的人,大都有较高的写作水平;作文,还是一个人品格修养、生命情趣的“调味剂”,大凡有写作习惯和写作兴趣的人,往往有丰富的情感世界,比一般的人活得更有意义,更有情味,更鲜活、更滋润一些。由此可见,作文之于人生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多年来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也是不争的事实。作文苦,作文愁,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很多同学已经到了“为编作文强说愁”的地步,无事可记,无感可发,无情可抒。真的是“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在学校,我们常见到这样的场景:下午要上作文课了,上午就听我们的语文老师在讨论:“哎,今天的作文我们让学生写什么呀!”于是,你一言我一语,题目很快搞定,就写《感动》吧。上作文课了,我们的老师很得意很神圣地说:“今天的作文课呀,老师想了个好题目,请大家以‘感动’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于是,就大笔一挥,两个字站了大半个黑板。然后呢,我们的老师便像个大人物似的站在讲台上,眼巴巴地看着学生像“挤牙膏”似的写呀写,管我们的学生感动不感动呢!你想呀,学生本来就讨厌作文,你猛不丁地塞给他一个题目,而且还威严地盯着他,他吓都吓傻了,哪里还有作文的灵气呢?多年的作文教学经验告诉我: ★2作文是学生情感的宣泄,思想的飞翔,心灵的独白,生命的吟唱,只有让我们的作文教学挣脱传统作文的镣铐,自由自在地“舞蹈”起来,作文才会真正成为学生生命的需要,学生的作文也才会变得生动起来,亮丽起来。
一、 ★3让积累“厚”起来
我们常说,“根深才能叶茂,膏沃才能光烨”。同样道理,如果没有没有读书破万卷的功夫,就不可能有神来之笔。所以,多多积累,多多阅读,丰厚学生的文化积淀,应该是作文教学最朴素、最本质的真谛。如何让学生的积累“厚”起来呢?我的主要做法是:
1、名著阅读,留住我们的根。名著,尤其是中国经典名著,是我们民族的根,也是学生作文的根,它对学生心灵的浸润和写作的启迪是不可估量的。我觉得,读100篇优秀作文比不上潜心读一部名著。昨天下午我曾讲到我们学校实施的“四名工程”即“诵名诗,读名著,赏名曲,学名人”和“读名著,自编书”活动,这些做法对学生写作的影响和帮助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求学生在初中四年里,要背诵200首古诗词,阅读30部名著,欣赏100首名曲,讲述100个名人的故事,而且给学生列出了详细的目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规定了具体的时间。我们说,书中没有颜如玉,没有黄金屋,也没有千钟粟,读书时,书中只有一个读书的我。学生在静凝的世界里,在芳香四溢的油墨间,心游四荒,神驰八极,是一种心灵的静养和思想的浸染。为使学生的阅读落到是实处,取得实效,我还专门组织了★4“读书交流会”,整堂课有这样六个板块——板块之一:“七嘴八舌”话作者;板块之二: “说长道短”评人物;板块之三:“娓娓而道”述情节;板块之四:“咂咂摸摸”品语言;板块之五:“说说聊聊”侃心得;板块之六:“各抒己见”谈运用。我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的肚子里装满了名篇佳作,自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构思、立意和表达。
2、★5精品共欣赏,美文相与析。每一周,我都要拿出一节语文自习,把自己一周来阅读的精短美文与学生交流,学生呢,也把一周来读过的好文章读给我听。我们的这节课美其名曰“小石头”,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意。这一做法,一方面逼迫着老师自己要广采博取,博闻强记,另一方面更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短时间就能让学生接触到大量的阅读精华。而且,这节课上,我们或者点评,或者质疑,或者辩论,或者谈体会,或者背诵,或者摘抄,多彩的形式、丰富的内容、独特的阐发让我们获得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