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710字。
谈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性
梁开喜
《语文建设》2007 年第11 期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方法。但如何诵读才能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必须从文言文学习的目标及其一般规律出发,讲究一定的形式,精心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这里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卖油翁》一课为例,谈谈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性要求。在笔者看来,文言文诵读教学大致可分四步进行。
1.试读
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诵读的前提条件。文言文要读准字音,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给生字正音外,还必须重点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分辨古今异读的情况,二是要弄清现在不常见字的读音。就《卖油翁》而言,关键是后者,其中有圃(pǔ)、睨( nì)、颔( hàn)、忿( fèn)、杓( sháo)、沥( lì)等字,这些字在现代语汇中不是很常见,诵读时应多加留意。
所谓初步感知,即在文本信息的获取过程中,首先形成一个大致的或者零散的感觉。初步感知的内容是表面的、浅层次的、不求甚解的,甚至是各不相同和难于言表的,但初步感知强调第一印象,是深入堂奥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
试读时一般采用自由读的形式,它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也有利于他们形成个性化的感受与体验。我们还应对学生试读的结果进行必要的检测,检测内容与试读要求相联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个别读和指名读看字音是否读准了;二是看学生从字里行间获取了多少信息。在试读阶段,读准字音是最直接的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养成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对生字较多的课文,可以采用范读(包括录音范读)、带读(包括学生带读)等手段,以扫清学生诵读的障碍。
试读时最好采用“素读”的方法,即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去诵读。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能把学生诵读的过程变成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自求自得的过程,而那种普遍采用的定向诵读的方法,虽说目标明确,便于操作,但容易束缚和限制学生。
2.略读
略读是在初步感知基础上的整体感知。它的具体目标是以速读的方式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大意。
略读的内容一般包括: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其身份、关系如何?课文讲述了一件(或几件)什么事?事情的发展过程怎样?课文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或阐发了什么样的道理?等等。通过对试读时获取的信息的整理,可以知道:《卖油翁》这篇短文刻画了身处上层的陈尧咨和无名无姓的卖油翁这两个人物。其故事大意可简单概括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然,并用酌油的事实证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显而易见,略读是试读的延展,是思维的聚合。略读时要能够立足整体,通观全篇,去粗取精,化繁为简,逐步使课文的主要内容明晰起来。作为对略读效果的反馈,可指导学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