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830个字。
  
《读碑》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作家刘成章的《读碑》,让读者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今天幸福的人们,特别是青少年,应用怎样的眼光去仰望这座历史的丰碑?用怎样的心情去解读这座不朽的丰碑?这篇课文为我们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结合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利用语文工具性、人文性的固有特点,在处理这篇课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把握文章结构的基础上,理解作者读碑的心路历程 
从全文看,作者读碑经历了三个阶段: 
1.作者先前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充满了感性色彩和浓郁诗情的阶段。 
2.作者到南泥湾,解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阶段。这一次解读是作者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作者再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阶段。这一阶段,作者的理性认识已变成了理性思考。 
二、从语言人手,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感情 
本文既有大处着眼的鲜明画面、广泛视野和高远立意,又有小处着墨的诗化细节和浓郁感情。如何让它们去触动学生的心灵,是本课成败的关键。教师不可能将感动传授给学生,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只能通过朗读和品味语言,并用心去感悟,才能体味得到。 
三、引导学生去解读生命和生活中更高的“丰碑” 
作者读碑,经历了一个长期体验和认识思考的过程,其实这也是一个寻找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的过程,是一个思想情感、道德情操不断升华、提炼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可启发学生,在课后和今后的生活中去解读更多的“丰碑”,在解读过程中去寻找自己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明确文章结构,理清心路历程。 
2.品味文章深沉而丰富的情感。 
3.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味文章深沉而丰富的情感。 
难点:引导学生解读更多的“丰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第ll课,我们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在作家周定舫的引导下,瞻仰了巍峨、雄伟、庄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今天,我们又将在作家刘成章的引导下再次拜访人民英雄纪念碑。 
这次可不同,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更要用心去读。 
(此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联系前文,明确异同,自然导入,激发兴趣。)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情估计:因为本文一大半的篇幅,是在写作者到南泥湾,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所以许多同学会误以为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这,但肯定会有同学认为南泥湾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是为主要内容服务的。主要内容应是在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启示下,“我”终于读懂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应对办法:①让不同意见的双方在争辩中明辨主题;②如果双方都不能说服对方,教师就从记叙方式上明确,到南泥湾读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内容是记叙中的插叙,插叙是为主要内容服务的;③引导学生看课文的首尾段,特别是首段中这句话:“我说的是人民英雄纪念碑。” 
2.课堂实际情况。 
没想到学生的回答竞有三种情况,除了设想中的两种以外,还有同学把读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九龙泉烈士纪念碑的内容并列称为主要内容,好在运用“应对办法”中的②、③,很快让学生恍然大悟了。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