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390字。

12 读 碑
【教学构想】
作者刘成章的《读碑》,通过记叙自己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程,体会到了纪念碑所承载的历史分量的沉重和中国人民为中国的胜利所付出代价的巨大。掀开了中国革命历史的一角,让我们在极度的震撼中升腾起一股悲壮感和使命感,在灵魂的洗礼之后重新面对生活。作者解读纪念碑的过程实际上是经历了一个长期体验认识思考的过程,是从现实体验到理性认识的升华,这更是一个寻找生活意义及生命意义的过程。
本文的一大特色就是将鲜明的画面、浓郁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带领读者身临其境达到感同身受之效,还增强了文章的深度与厚度,从而使文章意蕴丰富,情真味浓。
“庄严、雄伟、壮观,像一个有着汉白玉肌肤的巨人”这是作者先前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感受,是革命英雄的高大形象在作者脑海中的投射。这种对英雄的崇敬之情,使得作者看得很慢,“是河水中的一块石头”。对于碑上的题词、碑文、浮雕看得很细,“细细地读”,“细心地看”,这是作者在用一颗虔诚而敬仰的心在回顾每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在想象英雄们英勇威武的形象,在领会他们英雄无畏的精神。在离开时一个少妇抱着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参观纪念碑的一幕,更激起了无限情思。这个小小的片段代表了所有幸福生活中的人们的共同愿望:先烈们以生命为代价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想到此处不由感叹“ 彼苍者天,伟哉此碑!丰碑千秋!” 高耸在天安门广场的这座人民英雄纪念碑,代表着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开创的辉煌历史,将永远彪炳千秋!对于纪念碑的思考与认识是随着作者瞻仰次数的增加而不断加深的。然而,一次在南泥湾看到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后,却发觉对纪念碑他没有完全读懂?
这是一座怎样的纪念碑呢?“多年的风雨剥蚀,那碑身已经有些残破。周围一片寂静,只看见几个默默耕作的农民”时隔半个多世纪,曾经如火如荼战斗过的热土,如今已归于沉寂,这里仿佛已被人遗忘,只剩下残破的碑身在诉说着曾经的一切。“它的正面,像一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它的背面,也像一个储得满满当当的铅字架”如果不是看到这些密密麻麻、逶逶迤迤,像森林一样的烈士的名字,谁会体会到“牺牲”二字的沉重和分量?每一个名字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它的背后都是一个悲壮的故事。“仅仅一个旅历年就牺牲了这么多的战士”,使人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悲壮感。如果没有这种身临其境的感性体验,是无法掂量出这份沉重与牺牲的分量的。
然而南泥湾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只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一个缩影,恐怕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背面有着成千上万的九龙泉烈士纪念碑。作者第一次真切地认识到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竟有那么多的英雄儿女倒在血泊里,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正是因为这种代价的巨大,我们才没有理由抱怨今天的生活,应加倍珍惜自己,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创造新的辉煌。
情感体验是本文教学的一条主线,中国的革命历史对于现在的学生似乎已经太遥远,他们无法体会和理解历史的那份沉重感。在教学时一方面要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引起他们的共鸣;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品味、朗读,领会文章的情感和深刻内涵,让悲壮感震撼他们的心灵。从中去解读、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产生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作者读碑的认识过程。
2 在品读中体味文章悲壮激越、肃穆深沉的情感和语言的情味。
3 理解和认识为了缔造我们的幸福生活,中华民族所付出的巨大代价,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