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10个字。
2007—2008上学年度九年级语文科期末水平练习卷
泗水县教育局 翟胜民
说明:1、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2、本试卷设有10分附加题,考生可做可不做,所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
3、答卷前,请将自己的座号、姓名、班级按要求填写在密封线左边的方格内,不要在卷上作任何标记。
4、时间充裕,看清题目,认真书写每一个字。
题号一
二三
写作附加题合计
(一)(二)(三)(四)
得分
一、基础。(20分)
得 分评 卷 人
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8分)
(1)足蒸暑土气, 。 (白居易《观刈麦》)
(2) ,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
(3)过尽千帆皆不是, 。(温庭筠《望江南》)
(4)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
(5)鬓微霜,又何妨? , ! (苏轼《江城子》)
(6)陆游在《卜算子•咏梅》中以象征手法表示无论遭遇如何悲惨,自己的理想与节操永远不会改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两项( )( )(4分)
A、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理屈词穷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塞下秋来风景异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路不拾遗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贪得无厌
在“雨的诉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以下资料,你能解决其中的疑难吗?请
按照提示解答问题。(8分)
2、李同学在朗读课文《雨说》中的选段:“当鱼塘寒浅留滞(dài)着游鱼 / 小溪渐渐喑(ān)哑歌不成调子。”张同学听后,对李同学说:“你读错了两个字音,这里“滞”应该读 ,“喑”应该读 。(请填上正确的拼音)(2分)
3、王同学用投影向同学们展示了他搜集来的资料:
“窗外的雨如烟似雾,密密地斜织着,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无声无息中,滋
润了大地,滋润了万物。虽然,她少了夏雨的热烈与狂暴,也不及秋雨的冷峻和肃杀,可是她却有着夏雨和秋雨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她虽然柔弱,却有着‘润物细无声’的强大生命韧劲。晰晰沥沥的细雨,穿越我的灵魄,点点滴滴地落在了我的心上。”
①文段的第2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2分)
应改为 ; 应改为 。
②根据文中所描绘的雨的特征,可以断定文中所描绘的是 。(1分)
③ 请补写出文中引用的诗句的前半句。
,润物细无声。 (杜甫《春夜喜雨》)(1分)
4、吴同学总结道:
“①刚才同学们围绕着‘雨的诉说’这一活动主题,展示了我们的活动成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②由于同学们准备充分,而且非常精彩。③尤其是范同学播放的‘雨的足音’的录音,独具特色,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④通过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使我们更加深了对雨的了解。”
以上总结语的四个句子中有两个句子出现了毛病,请帮他修改一下。(2分)
第 句有毛病,应改为:
第 句有毛病,应改为:
二、阅读。(40分)
得 分评 卷 人
(一)阅读《出师表》(节选),回答6----8题。(9分)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讳、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4分)
(1)猥自枉屈 猥: (2)以咨诹善道 诹:
(3)以彰其咎 彰: (4)此臣所以报先帝 所以:
7.请将文中“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答:
8.选文第2段“临崩寄臣以大事”中的“大事”具体指什么? (2分)
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9-13题。(15分)
语文诗话
①语文的实质是什么?有人认为语文的实质是工具性。我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它忽视了语文功能的多样性。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正常的人都能很熟练地进行语言交流,甚至有明显语法错误的表达也不影响双方的交流。我认为,语文的产生、发展决定了语文的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