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100字。
《秋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初步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能力目标
1.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
●教学重点
1.重点理解“涘、少、轻、殆、泾流、望洋向若、大方之家”等词语。
2.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4.引导学生把握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
5.准确理解本文所体现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理解河伯对海神的那番感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显,宜于以读带讲。因此应把反复阅读作为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的突破口,通过名家范读、学生齐读、自读、默读等多种形式促使教学任务的完成。
2.问答法。以有针对性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力求使他们自己跳起来摘到桃子,以此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和投影卡片。
●课程类型
自读课程
●课时安排
1课时
●授课日期
2007年12月5日(星期三)
●授课班级
高一(6)班
●预习要求(课前布置学生完成)
预习提纲
1.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初步疏通文意。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
3.查找并阅读有关资料,了解庄子。
4.结合教材、教辅,整理归纳本课的文言文知识。
教学过程
[图片欣赏]为了控制课堂纪律、调节学习氛围以及让学生们更好
地理解本文,特此选取与本文直接有关的一些图片,配以《秋水》古
筝曲构成幻灯组片,在正式上课前放给学生们观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指名学生背诵或齐背)“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十分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而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学习节选自《庄子》的《秋水》。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自学目标。(1.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式2.学习对比的方法3.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 (幻灯片展示)